邵老師不僅對學生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他的專業教學水平也同樣出色。他教的電路原理課,深受同學們的歡迎。邵春亮有著強烈的責任心。他常說:“少數民族地區是祖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好這些地區,關鍵還得靠少數民族。把這些娃娃培養教育好,將來他們回到民族地區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讓學生們學習好文化課,他總是親自設計安排教學課程,逐一跟教務處及有關院係溝通。20多年來邵老師所帶的學生,都順利升入了本科。
邵春亮的先進事跡傳遍遼沈大地,麵對鮮花和掌聲,他淡然一笑:“我已經是70多歲的人了,榮譽對我來說不重要,我真正在乎的是那群可愛的孩子們和對黨的民族教育事業的責任!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才培養與國家西部開發建設息息相關,自己能盡一份綿薄之力,足矣!”樸實無華的話語,卻讓人體悟到其精神境界的高尚。
中國版的《把信送給加西亞》
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變為有用的一生,縱然隻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俄國]果戈理
木裏藏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緊連青藏高原。
這裏群山環抱,地廣人稀。全縣29個鄉鎮有28個鄉鎮不通公路,不通電話,以馬馱人送為手段的郵路,是當地鄉政府和百姓與外界保持聯係的唯一途徑。王順友就是這裏一個普通的苗族鄉郵員。
20多年來,王順友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獨自行走在馬幫郵路上,一個人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按班準時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雜誌、一張張報紙準確無誤地送到每個用戶手中。
王順友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萬公裏,相當於走了21趟二萬五千裏長征、繞地球赤道6圈。在綿延數百公裏的木裏縣雪域高原上,他一個人牽著一匹馬馱著郵包默默行走的場景,成了當地老百姓心中最溫馨的形象。
王順友視郵件為生命,從未丟失過一個郵件。
1988年夏天,雅礱江上還沒有吊橋,過河要使用溜索。當王順友快到對岸的時候,鋼繩突然斷了,他重重地摔在沙灘上,裹在塑料布裏的郵包落到江中。王順友顧不上疼痛,隨手抓起一根樹枝,跳到江中,與激流搏鬥了一個多小時,終於將郵包拖上了岸,可他卻累得癱倒在岸邊。
郵路上高山氣候惡劣,空氣稀薄,道路險惡,行走困難,還經常會遇到冰雹、飛石和野獸的襲擊,一個人行走異常危險。當地人走這條山路都是和馬幫結伴而行,隻有王順友總是獨自一人風雪無阻地行走在這條路上,露宿在荒山野嶺,熟識的村民送他一個外號“王大膽”。
2000年7月,王順友翻過察爾瓦山,途經樹珠林場時,從樹林中突然跳出兩個劫匪,距他隻有兩丈遠,惡狠狠地大聲衝他叫喊:“把錢和東西全部交出來!”
麵對匪徒,王順友沒有膽怯,他以更高的聲音正義凜然地喊道:“我是鄉郵員,是給大家送報紙信件的!要錢沒有,要命一條!”說話之間,王順友靠向自己的馬,從背簍中拔出了刀子,欲與匪徒搏鬥。
兩個匪徒見王順友穿著郵政標誌服,一身正氣,沒有一絲膽怯,又帶著刀,不知如何是好。趁匪徒愣神的工夫,王順友急中生智,縱身上馬從匪徒身邊衝了過去……
送郵的漫長歲月裏,王順友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戰勝孤獨和寂寞,將黨和政府的溫暖、時代發展的聲音和外麵世界的變遷不斷地傳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黨和各族群眾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傳播創新理論的“大眾學者”
即使自己變成了一撮泥土,隻要它是鋪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讓自己的夥伴們大踏步地衝過去,也是最大的幸福。
——吳運鐸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1998年10月,他去長山要塞函授輔導,給部隊講課,從晚上9點一直講到11點,掌聲不斷,許多家屬都抱著孩子站在走廊裏聽他的報告。由於講得好,駐青島地區的部隊接二連三地請他講,不到一周連續講了15場。
為了把老百姓關心的下崗再就業問題、三農問題、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講透徹,他經常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深入到群眾當中,與大家拉家常,把生活當課堂,讓老百姓給自己出題目。有一次,他到旅順口區鐵山鎮給黨員幹部講課,3個多小時的講課結束後,一位80多歲的老黨員拉著他的手說:“你講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聽你講半天,我這輩子都沒白活。”還有一次,一個鎮請他圍繞農村問題講講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長假,跑了許多村鎮,谘詢了許多專家,圍繞科技致富、科技興農等問題給大家上了一堂課,並提議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農民做項目。報告結束後,一位大嫂激動地說:“你把黨的好政策講到咱的心坎上,你把黨的溫暖送到咱這偏僻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