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同官之陣:曙光(2 / 2)

鄭義迷惑愣住。

說起地瓜、土豆,兩者雖然早在朱明王朝萬曆年間傳入中國,譬如土豆甚至與東海龍須、江南香菇、南都苔菜、蘇北黃花、遼東鬆子等被並列稱為京師招牌名菜之一。可在陝西內陸地區,地瓜、土豆此時仍是罕見事物。太平軍中的地瓜、土豆,大抵皆是鄭義貪圖便宜而大量購買的蔬菜,這還用問哪裏來的?總不成是自北京城千裏迢迢送來的。

鄭義正待說笑,腦海裏忽然想起一件舊事,雙瞳猛然閃亮起來:“太平鎮產的?”

艾麥麥雙臂捧胸,幸福眯眼歡笑點頭:“嗯嗯,我親手種的那壟田。”

鄭義無暇體諒艾麥麥小清新感懷,急聲追問說:“太平鎮的地瓜、土豆收獲了,產量如何?”

卻說位麵基地更像戰爭基地,其不提供戰爭需要之外物資,鄭義自然無法專門選購良種救災陝西。所幸位麵基地並沒有粗暴拓展限製,其以糧食形式提供給鄭義的小麥、地瓜、土豆,皆可無障礙繁殖。熟讀曆史典冊的鄭義當時沒有莽撞推廣土豆解決旱災,他清清楚楚記得標準時空曆史裏朱明王朝崇禎年間明軍也曾試圖推廣地瓜削減陝西災情,豈料種種因素疊加反而誘發一場抵製地瓜種植的民變。絕不能輕易責怪陝西農民愚昧無知,事實是明時傳入中國的地瓜土豆品種並不十分契合內陸氣候,此後曆經多代選種定向培育,地瓜、土豆才得已深深紮根陝西成為救命糧。

亦是清楚地瓜、土豆品種問題,鄭義主要以軍屯方式栽植並輔以小範圍推廣,又因陝北季節氣候原因,地瓜、土豆實驗田主要集中於太平鎮周邊數十村寨。待鄭義揮軍南下攻城略地,太平鎮地瓜土豆實驗田全都移交給艾麥麥的父親艾克寬。據艾麥麥援引其父話語說法,太平鎮地瓜土豆實驗田成績斐然。比於後世動輒數千公斤畝產,太平鎮土豆實驗田產量自然羞於啟齒,但在穀麥幾乎絕收的大荒之年,太平鎮實驗田無疑是顆耀眼明珠。用艾克寬原話說,地瓜、土豆命賤好伺候,壟溝栽培不僅契合陝北地形更便於人力挑水灌溉,旱災酷熱時隻須多挑幾擔水就能養活一片。艾克寬與人埋頭計算一番得出欣喜結論:若能全陝推廣地瓜、土豆,若無二代減產蟲災疾病等困擾,縱使明年繼續大旱,陝西亦能大幅度緩解饑餓蔓延。

比於盤根粗節節流,開源無疑更能高效解決難題。

囚困鄭義十月之久的自然災害糧食減產問題,終於迎來曙光。

艾麥麥講完糧食喜訊,話題忽而一轉:“可聽我父親說,自大軍攻克府城膚施以來,官兵不斷增兵米脂,太平鎮周圍探子一個接一個。官兵的頭兒杜文煥傳聞勇武非凡,據說萬曆年間曾率數百輕騎擊退韃靼十萬騎,舊時薛家崖等十八寨畏懼杜文煥兵威,如今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想向官兵請降換來活命。”

艾麥麥顯然是代父親說話,先報土豆地瓜之功保身,再埋怨太平鎮之危險現狀。

艾克寬沒有明言進退,可就艾麥麥本心來說肯定不希望父親留守危地,至於艾克寬這位小販出身糧商,事實上也沒有必要頻繁來往太平鎮。鄭義安撫艾麥麥說:“嗯,地瓜土豆是我延安府大事,且令嶽翁回膚施籌備明年地瓜土豆擴種事宜。”

艾麥麥舒口氣散去陰霾憂慮,但太平鎮安排顯然不會像她想象的那樣簡單。

鄭義盯著陝西地形圖斟酌良久,令人尋來李鴻基:“同官縣誠然是與官兵決戰主力戰場,太平鎮等大理河河穀亦是拱衛膚施的重要側麵戰場,我若令你率五百騎兵回防,你準備如何與官兵作戰?”

李鴻基毫不猶豫給出答案:“與官兵兜圈子,米脂、青澗等縣之間不斷移動作戰,反抄官兵後路。”

鄭義頓時欣慰頷首,果然不愧流寇豪傑,深諳以攻為守的流動作戰套路。

鄭義補充說明:“流動作戰同時,也不妨試試圍點打援,太平鎮是棱堡型軍事構造,官兵不帶火炮絕難攻克。還有,多和其他饑民勢力結盟互助,譬如府穀王嘉胤等等,大家有共同立場的。不過你要千萬記得,結盟是與外結盟,凡我軍核心控製地帶絕不許存在匪類,更絕不許外地匪類向內遷徙,唯有我軍無法實質控製區域,才能談結盟談共同立場,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