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驚雷(2 / 2)

七月十八日,李鴻基兵臨寧夏後衛,守兵不戰而潰。

七月二十五日,李鴻基兵臨寧夏鎮靈州所,明軍固守避戰,太平軍以騎兵炮炮轟三發,守兵請降。

七月二十九日,寧夏巡撫耿好仁潰逃,李鴻基急兵渡河橫掃無數營堡。

李鴻基五千步騎橫掃寧夏,延安十三縣為之驚愕:是李鴻基英雄無雙,還是寧夏鎮空虛積弱如是?

七月中旬李鴻基長驅直入寧夏鎮時,又忽有間諜傳來情報:京師有禦使彈劾三邊總督楊鶴玩忽職守、蒙蔽欺君,流賊旋滅旋起,倘若官兵真有剿殺,流賊豈能潛藏九地之下?

鄭義熟讀曆史典冊自然曉得三邊總督楊鶴結局,標準時空曆史裏楊鶴免職下獄,幸賴其子楊嗣昌方能存命苟活,而繼任三邊總督者就是洪承疇。本時空位麵,陝西局勢惡化甚於標準曆史十倍,楊鶴提前免職也在意料之中。話說,明時通訊條件,京師至陝西有一月乃至兩月時間差,京師彈劾楊鶴必然基於延安府、慶陽府之失,等李鴻基衝入寧夏鎮消息傳到京師,楊鶴絕無半點留職緩衝可能。那麼本時空由誰來繼任三邊總督呢?洪承疇受挫延綏米脂,戰績遠遜標準時空曆史,可他畢竟斬殺王子順、王嘉胤崇禎初年兩大賊首,繼任三邊總督圍剿太平軍也並非不可能。

退一步說,哪怕不是洪承疇繼任三邊總督,陝西督撫軍將也將全麵更改策略,變撫為剿。

回想起標準時空曆史,以洪承疇為代表的主剿派結局誠然以李自成入京收尾,可於崇禎前期的陝西八府三邊卻不能說毫無效果。標準時空曆史裏,洪承疇崇禎四年九月就任三邊總督,次年既有西壕之捷,導致晚明民變迎來第一次低潮,直至闖王高迎祥重整三十六營,流賊才再番如火如荼崛起。就兩京十三布政司全局來說,洪承疇等主剿派是失敗的;於崇禎四年五年的陝西一角來說,洪承疇等主剿派卻是功勳燦爛不容輕視。

簡而言之,陝西督撫變撫為剿,太平軍將迎來前所未有艱難。

如何破局呢?

鄭義捏著寧夏鎮爭相潰逃軍情,腦海裏忽然閃過一念頭:何不趁機賭一把?反正陝西八府三邊也就四千精銳,縱然投機失敗,也不損太平軍根基。

崇禎四年八月初二日,鄭義協同高立功率精銳步騎增援寧夏,收繳寧夏黃金白銀貴金屬兌換銀圓,然後急速訓練新軍。

崇禎四年八月初五日,李鴻基總帥兩千精銳步騎、一千預備騎兵,沿河南下繼續攻城掠地;高立功代替李自成鎮守寧夏,負責清剿小股明軍和抵禦韃靼侵襲;鄭義籍借超時空物資補給快速補充彈藥火炮,複又單騎回返同官耀州防線。

以李鴻基入寧夏為起點,太平軍在陝西境內驟然掀起全麵擴張狂潮。

崇禎四年八月十一日,李鴻基攻克寧夏中衛。

崇禎四年八月十三日,劉宗敏兵出慶陽府寧州縣,攻克西安府邠州縣。

崇禎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李鴻基攻克靖虜衛。

崇禎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西安府剛抽出部分兵力抵禦劉宗敏,鄭義總帥太平軍趁虛發起總攻,一日擊潰同官耀州防線對麵的明軍。

崇禎四年八月二十八日,鄭義攻克三原縣,遣麾下杜儀率軍進圍長安,自己則扭頭向東急行。

崇禎四年九月初三日,李鴻基攻克蘭州中護衛。

崇禎四年九月初四日,鄭義進圍潼關衛,三日連綿炮轟,守兵潰逃,鎖住關中大門。

崇禎四年九月十三日,鄭義令麾下高寬鎮守潼關,自己則單騎回援杜儀,五日炮轟,遂克長安。

太平軍借助鄭義超時空便利物資補給,百日內橫掃陝西八府三邊,寧無一合之敵。鄭義自起事以來軍伍日日擴增,李鴻基巡兵寧夏前太平軍有常備係統訓練精銳步騎萬人,其中燧發槍步兵五千員,火銃騎兵四千騎,各類輕重加農炮榴彈炮兩百門,精銳之外的各色雜編預備兵,人數更是高達三萬有奇。等李鴻基攻入寧夏掀起兼並全陝序幕,無數金銀貴金屬即時轉變為係統超速訓練資金,三萬預備兵短短月餘到兩月數十日時間,就快速轉變成常規戰兵,令太平軍係統訓練戰兵快速增至四萬。

以士氣高昂四萬步騎,攻擊組織潰散陝西軍戶,勢如破竹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