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又說:“黃巢初入長安時,外有藩鎮大軍威脅,內有鄉紳團練結寨自保,令黃巢的大齊國‘號令所行,不出同華’。今時咱們和黃巢一樣,一樣的成功,一樣的困境,外有明軍集結官兵,內有鄉紳割土叛亂。總之,這陝西之亂才剛剛開始,黃巢、朱溫、郭威、柴榮,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才能曉得。”
鄭義回視杜儀:“懂了?”
杜儀猛的軍姿直身:“懂了!”
鄭義點頭說:“先鋒業已盡數攻入城中,你也入城處置降俘事宜吧,務必務必記得維護軍紀威嚴。”
遙聞城內此伏彼起勝利歡呼聲,杜儀軍禮請示說:“請大將軍頒布入城新法令,曉諭軍民。”
鄭義擺手,說:“一切照舊,與民約法三章,嚴肅軍紀不許劫抄即可。嗯,你有什麼想法?”
杜儀試探提出建議:“三秦災荒非獨陝北,西安府米麥糧食同樣騰高翻倍,我軍糧食充足,若能即時賑糧西安府,或許能贏得三秦人心?”
鄭義搖頭:“不行的。杜儀,你有空多讀讀曆史,讀史未必能明智,卻能少走前人錯路。賑糧的事兒,黃巢一樣幹過,可黃齊政權該怎樣亂還是怎樣亂,該怎樣敗還是怎樣敗。史載,黃巢入長安曉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黃巢這般說了也這般做了,彼剛入長安時,街道每遇見貧民,黃巢兵卒往往慷慨施舍,可結果如何呢?待黃巢與唐軍作戰失敗,一切都煙消雲散,軍民不再看好黃巢未來,黃巢也沒了軍糧施恩百姓。賑災不是簡單灑糧食,要有組織有規劃有紀律,所謂以工代,賑目的就是把災民集中起來管理。西安府未來也當這樣以工代賑,隻有貧到肯放棄宗族肯放棄自由而自願編入流民營者,那才是真正需要救濟的貧民,才是咱軍真正需要團結需要依賴的群眾基礎。”
鄭義最後總結說:“貧民饑民者,提供其工作與糧食;自謂良民百姓者,提供其基本秩序;官僚鄉紳願降者,保護其合法財產安全;唯有頑固死硬份子,才是我軍鬥爭和鎮壓對象。通告全軍,入城後勿擾民居,勿奪官民私產,府城官僚先拘審再刑叛,不得無故攻擊投降軍民。”
杜儀聽令入城,替代明軍維護起西安府城秩序。
明際西安府城,如同京師一樣由鹹寧縣和長安縣兩縣協管,既是督撫布政司落腳地,又是秦國藩王及枝葉封地。
一城之內,秦王府坐鎮東北,鎮國將軍府分守兩邊,永興郡王府、保安郡王府、興平郡王府、永壽郡王府、宜川郡王府、臨潼郡王府、郃陽郡王府、汧陽郡王府等等,零星散落分布城內。朱明王朝是傳統家國封建體係,反明就是反朱,反朱就是反明,兩者絕無緩和餘地。這些朱家宗室,鄭義無須施恩也沒法施恩,所以全部即時貶為庶民,家財充入軍費開支。
明際關西分封有四王,寧夏鎮之慶王,平涼府之韓王,臨洮府之肅王,以及西安府之秦王。
今日今時,寧夏鎮慶王名曰朱帥鋅,李鴻基攻入寧夏鎮時因初無信心而動作較遲疑,導致朱帥鋅攜帶妻兒親眷趁機逃亡,至今下落不明。平涼府、臨洮府路程較遠,詳細消息尚未傳來,尚不知韓王肅王兩府境況如何,唯有秦王府受限種種明家製度沒能及時逃亡,全家成為太平軍階下之囚。
朱明秦國封地源自朱元璋謫二子朱樉,或許血脈基因問題,秦藩傳承屢屢以庶子繼謫子。朱樉之子朱尚炳死去,謫子繼嗣後以二十一歲壽命早死,庶二子繼嗣複以二十四歲壽命早亡,最終以庶三子朱誌繼嗣;朱誌之子朱公賜死去,庶子繼嗣後無子,複以朱誌庶三子之庶孫朱秉欆繼嗣;朱秉欆死去,庶一子朱惟焯繼嗣後再度無子,複以朱誌玄孫朱懷埢繼嗣;朱懷埢死去,以庶子朱敬鎔繼嗣;崇禎四年之際,秦國藩王即是朱敬鎔之孫朱誼漶。而朱誼漶意料之中再次迎來秦藩庶子繼嗣魔咒,由庶一子朱存樞晉封秦國世子,可惜朱存樞壽命不藩於崇禎二年逝去,令朱明朝廷又於同年晉封朱誼漶庶二子朱存機為秦國世子。
秦王府的血脈著實有點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