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戰之威,張獻忠又與早先李鴻基留鎮橫山戍卒彙合,乘勝追擊延綏鎮潰兵,一舉攻克榆林衛。
西麵陝西行都司:
李鴻基深諳流動作戰精髓,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橫掃寧夏、靖虜、臨洮。
稍微遺憾的是,一則李鴻基無法隨時利用位麵基地補充物資,二則李鴻基崇尚以多打少沿途擴招無數饑民流賊預備兵,種種因素導致李鴻基部軍紀較敗壞鬆弛,屢屢強征馬騾耕牛不說,攻入蘭州時亂哄哄的更把肅王朱識鋐錯殺。所幸,說軍紀較敗壞也是與太平軍相比,李鴻基部三千步騎老兵總能勉強終止罪惡蔓延,寧夏之南到陝西行都司局勢雖然不如關中,卻也不影響大局。
西麵隴山:
崇禎四年九月二十八日,鄭義略定長安府周邊,旋即又率兵西行與劉宗敏、李鴻基三方圍剿鳳翔、平涼兩府。
陝西巡撫練國事、臨洮總兵曹文詔等見勢不可為,惱恨退避鞏昌府。
此後,劉宗敏南行鎮戍鳳翔府寶雞縣,郝大勇入駐平涼府固原縣,袁宗第率軍追逐鞏昌府明軍,李鴻基回鎮臨洮府蘭州。
明際陝西版圖極為遼闊,囊括標準時空共和國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山路遙遠,聯絡多有不便。擊走陝西巡撫練國事等明軍,鄭義就地拆分陝西版圖別立甘肅行省,轄寧夏等衛、慶陽府、平涼府、鞏昌府、臨洮府、岷州衛、洮州衛以及陝西行都司,升高立功為寧夏節度使,全權總理寧夏、慶陽、平涼等地軍政要務;升李鴻基為甘肅節度使,全權總理甘肅其餘各地軍政要務。
……
截至崇禎四年十月,太平軍次序聚殲關中明軍衛所,泛泛兼並陝西甘肅各府衛。
明軍明麵威脅隻剩五路:第一路是陝西行都司所轄諸衛所以及甘肅鎮邊軍;第二路是以陝西巡撫練國事為主,退避鞏昌府的明軍敗兵;第三路是以三邊總督楊鶴為主,退避漢中府的敗軍;第四路是朱明朝廷向河南府、平陽府正在集結的援兵;第五路是洪承疇延綏鎮敗兵以及明廷應急增援的大同邊軍、山西邊軍。
明軍雖敗,反撲將至;陝甘雖得,內憂外患。
外有五路明軍威脅,內有無數割土自保鄉紳,太平軍一次不小心作戰失敗,陝甘千裏江山就能隨之風雲變色。
晚唐黃巢,就是最好例子。
外圍明軍站在明麵尚好對付,最危險的反而是無數藏在陰影裏鄉間土豪鄉紳。鄭義降臨至今才剛兩年,走的不是土地革命道路,又無工業時代無線電聯係方式,就算殺伐果斷摘除鄉紳毒瘤也無法及時補充農村基層幹部。既是如此,揮刀一村村鏟除鄉紳,絕對是最不好思路,隻會令陝甘災荒人禍進一步擴大,最終連位麵基地超時空補給也無力供養。
鄭義斟酌許久,選擇古老城池輻射郊野戰術,令李鴻基、高立功、袁宗第、劉宗敏等將鎮守關中要城修建棱堡防禦,然後以要塞為據點巡遊周邊縣鄉。總體來說,太平軍對鄉紳階層鎮之以靜,隻要不明麵反叛那就暫且不理會他們,誰若敢樹旗叛亂那就即時撲滅,其家族親朋罪不至死者也全部拘押亂民營集中管理。流民營褒善,亂民營罰惡,或屯田或建築等從事體力勞動,令他們沒有力氣再叛亂。
晚明遼闊陝甘,總人口也不過七百餘萬,尚不如標準時空共和國一城市。
超時空物資補給配合集中管理,略似工業時代初期的高效組織管理,理所當然向陝甘村寨散落社會展現出恐怖的碾壓能力。
危局誠然是危局,勝利的天平緩慢卻穩健的向太平軍偏轉。
太平軍以延安一府鯨吞陝甘千萬裏疆土,已是擴張極限,再想貪心兼並勢必消化**。
擴張到此為止,接下來就是防守關中四塞,保住崇禎四年秋季攻勢的冒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