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詞

堅持不懈 鍥而不舍 無怨無悔 熱血沸騰 壯誌淩雲 胸無大誌 奇恥大辱 見賢思齊 忍辱偷生 疾惡如仇 威武不屈 矢誌不移 鞠躬盡瘁 雄心壯誌       廉潔奉公 廢寢忘食

慷慨激昂 名垂千古 勇往直前 仙風道骨 忠貞不渝 不可磨滅 死而無憾 殫精竭慮 可歌可泣 大義凜然 寡廉鮮恥 義無反顧 不驕不躁 寬以待人       理直氣壯 高官厚祿

臨危不懼 置之度外 高風亮節

愛國

好句

熱愛自己的祖國是理所當然的事。

人不僅為自己而生,而且也為祖國活著。

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感情與信念一樣,使人趨於高尚。

愛國主義是幹百年來鞏固起來的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最厚的感情。

真正的愛國主義不應表現在漂亮的話上,而應表現在為祖國謀福利、為人民謀福利的行動上。

為了國家的利益,使自己的一生成為有用的一生,縱然隻能效綿薄之力,我也會熱血沸騰。

好段

在曆史長河中,英雄事跡,層出不窮;愛國人物,群星燦爛。戰國時期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嶽飛、文天祥,明代的愛國將領戚繼光,焚燒鴉片的抗英將領林則徐,他們忠於祖國,熱愛人民,不畏貶謫,不怕犧牲,忠烈千秋,永垂青史,這正是愛國主義力量的集中表現。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炎黃子孫高尚的美德。不論是古代,還是近代;不論是白色恐怖的過去,還是春風和照的今天,都是如此。任何邪惡勢力,任何賣國、叛國之徒,都會敗倒在它的麵前。愛國主義力量是不可戰勝的,這是曆史已經證明的、今後將更進一步證明的一條真理。

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冊,每一頁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燦爛光輝。中華民族的愛國誌士,不畏強權壓迫,不懼虎豹豺狼,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民族的自由,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了一曲曲響徹雲霄的愛國主義壯歌。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不可站勝的偉大力量!

“一個民族的苦難記憶一般不超過兩代。如果一個民族能夠三代人記住同一件事,這個民族就了不起。”如今,“甲午”已過一百年,可以說過三代了,所以不管鄧世昌死得多麼壯烈,都不值得這些人記憶了。好像鄧世昌是外國人或是遠古之人,與已無關,全然不記得鄧世昌將軍是為什麼死的,無論多麼慘痛的教訓,隻消風雲一過,統統與已無關,到處鶯歌燕舞,鳥語花香,偶爾被逼著去看一次《甲午風雲》或《南京大屠殺》,也是像魯迅小說《藥》裏的看客一樣冷漠。不知大家是否意識到,中國人忘記曆史與日本人否認曆史一樣可恥。

自信

好句

我知道,一切困難都不會讓我低頭,因為我能行!

對於那些自信而不介意於暫時失敗的人,沒有所謂失敗!

如果沒有自信心的話,你永遠也不會有快樂。

隻要有生活的願望和對本身力量的自信,那麼整個一生將會是一座最美好的時鍾。

隻有樹立自信心才能夠遇困難挺過去,逢失敗昂起頭,透過迷蒙的看到曙光,點結失敗的教訓,重新振作起來,向成功邁進。

自信,即相信自己,它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條件,有了自信,才有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很難想像一個連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能夠迎難而上,取得成功。

有了“我能行”,孫中山推翻了帝製;有了“我能行”,普羅米修斯盜來了火種;有了“我能行”,安貞煥把韓國隊送入了“四強”。

好段

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不會被狂暴的波浪所吞沒的;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不會被死一樣寧靜的孤夜壓彎脊梁的;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所謂絕望,不過是他手中隨風揚空的屑粉;一個相信自己的人,他會在失敗中拯救自己,在成功中擺正自己,在紅塵的滄桑中升華自己,在多舛的命運中堅定自己!

如今的社會競爭相當激烈,誰能立足於社會,誰能戰勝於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相信自己,並虛心地聽取別人的合理意見,能做到這點,就已經勝利了一半。

是的,自信和堅強是戰勝挫折的有力法寶,怯弱和退縮隻能助長挫折的氣焰。試想,一個人還沒有與挫折交鋒就已發抖,又怎麼能戰勝挫折呢?當生活遇到挫折,有桑提亞哥的精神扶持你,你還會選擇退縮、逃避嗎?相信你不會!當生活遭遇挫折,不要哭泣,操起自信和堅強的心靈武器,迎上去,迎上去,迎上去……

確實,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從來都是那些自信、勇敢、在挫折中懷著無限希望的人。馬克思說過,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小普林尼也說:“成功能證明一個人的幸運,而挫折則能證實他的偉大。”不管風吹雨打,若能心平氣和,並能使自己融入一種精神,一種不埋怨命運多舛的精神,一種精衛填海的精神,一種踏雪而歌的精神,到那時,挫折反而能使你看到突破,看到希望,看到創造,看到追求。

因此,我們既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別人。不一味地“閉門造車”,也不傻乎乎地人雲亦雲,而解決此問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上一把鎖:當需要的時候,這把鎖要自動打開,敞開“從諫”的大門;而在有些情況下呢,它又應該及時地鎖上,把外來的幹擾拒之門外。

有人說,人是最複雜的生物,隻要戰勝自己便會看見希望的曙光!我深信這句話。困難不能戰勝人,因為人有骨氣,有毅力。“我能行”便是重重困難的克星。人生是與困難的競賽,要贏必須站直了,把信心高高地樹立起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成功便會近在咫尺,否則她便會遺棄你在天涯!

信念

好句

智慧是做事用的,對於靈魂來說靠的是信仰。

從我們的信仰中,我們無意間暴露了自己的缺陷。

無目標的努力,無異於在茫茫黑暗中遠征。 

通向崇高的目標的道路,總是崎嶇的艱難的。

人,隻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

人活著,總得有個堅定的信仰,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還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好段

信念是什麼?信念是誇父奔跑時天邊的太陽,是雨夜歸家路上的那一盞忽明忽暗的燈光,是天文學家望遠鏡中的一顆小星……也許在一些人的眼中它是那麼遙遠和微不足道,但對於你我而言,它卻可以是你我一生的追尋。

沒有人是生來就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地的。直到有一天,你有意無意地得到了自己的信念--猶如航船上的羅盤,信念開始一步步地指引你:“這兒走,這才是你人生的意義所在。”於是你不再彷徨、不再空虛、不再無助,也是從這兒開始,你才找回了真正的自己。相形之下,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就猶如一副沒有靈魂的軀體,隻是個空殼罷了。

那麼,你一定意識到信念的存在了。信念可以是你注視窗外的那棵橡樹,也可以是來自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甚至可以來自一句話,一句善意的謊言。信念可以來源於平凡,但絕對可以滋生出偉大。

所以,迷茫的人啊,如果你仍為終日碌碌無為而煩惱,為虛度年華而感到羞愧,那麼別再等待了,細心去體會生活中的一切,從中找回屬於你自己的信念。到那時,你才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因為在人生的信念中,藏著你生命最大的秘密,也正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抓住信念,才能創造完美的人生。

立誌

好句

有誌不在年高,無誌空活百歲。

立誌、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

一個人如果胸無大誌,即使有再壯麗的舉動也稱不上是偉人。

青年應立誌做大事,不可立誌做大官。

誌在頂峰的人,決不會留戀半山腰的奇花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人的一生要在漫長的歲月中度過,猶如黑夜行船,一個最遠最亮的航標燈是最好的指導者。

我感歎項羽“百二秦關終屬楚”的壯誌,我佩服勾踐“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豪情。

好段

我非常喜歡這句名言:大千世界,浩浩塵寰,庸庸碌碌過一生的人不計其數;然而久經磨煉,矢誌不渝,最終達到光輝頂點的人也不可勝數。追究其區別的緣由,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他們立誌的高與低、遠與近,也就是想“當將軍”還是想“當士兵”的問題。

然而,並非所有的大誌都能如人所願地實現,於是有的人懷疑“誌當存高遠”的真理性了。試想,一個人連摘果實的念頭都沒有,他又怎麼能摘到果實呢?如果他確實渴望過果實,並且下了苦功,即使最終沒有成功,也了無遺憾了。

陶行知先生說:“立大誌,做大事,探討大學問。”對於當今的廣大青少年來說,這或許正是應該思索而必須思索的問題。一代偉人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周恩來總理,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富蘭克林立誌“自願而慷慨”地去“為別人服務”,發明更多有益於人類的東西。他們早已成為許多青少年學習的榜樣。青少年中,有的想當企業家,幹一番大事業;有的想成為科學家,探討大學問;還有的想當軍事家、政治家,不一而足。這些都是最好的現象。

奉獻

好句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奉獻不是為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

如今,有些人變得非常勢利、圓滑、世故,對於人和事,他們的行為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用。

惟我是用,用過即扔,損人利己的人是非常渺小而孤獨的。

人隻有為自己同時代人的完善,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達到自身的完美。

在改革騰飛的今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做人傑還是做小草,都應樹立鴻鵠之誌,有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好段

“為別人也就是為自己”,一個瞎子能有這樣精妙的大徹大悟真是讓人欽佩不已!那位盲人是不幸的,他沒有健康的身體,但是他擁有博大的胸懷,他能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所以他得到了回報——一次也沒有被別人撞過。人們常用“瞎子點燈——白費蠟”來喻勞而無功、徒勞無益的事,其實也不盡然。“瞎子挑燈”的故事不正是針對這一說法的有力的批駁嗎?

人不能總為自己活著,要學會替他人著想。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這樣自己才能活得更舒坦、更有質量。“予人方便,於己方便。”一個人心裏有別人,懂得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有愛心奉獻,得到的是內心的充實、人格的錘煉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也同樣會得到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

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阿裏。他們以無私的奉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進步作出巨大的貢獻,為世人稱頌。其實還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獻,獻出自己的力量,構建社會文明的大廈。

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豬抱怨的目的也正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現在有許多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他們從不張揚自己輝煌的功績,不向國家伸手搞特殊。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同樣是奉獻。這種奉獻更深沉、更偉大。

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豬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死後實現同豬一樣的貢獻。因此,它得到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時,它的貢獻已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而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奉獻。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間最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建設的洪流。當老師們放下手中的粉筆,滿頭銀絲,感歎桃李滿天下的時候,他們才真正感觸到奉獻之後的欣慰。

平凡的東西,常常就是最寶貴的東西。而真正的英雄,即使是默默無聞,他仍是英雄!為小草者,除了有默默奉獻的精神,還必須有高遠的誌向,有同樣的敢為人傑的精神,這是奉獻的巨大動力。有了這種動力,才能具有一顆經得起風雨考驗的偉大的心,才能作出更大的貢獻!

奉獻是美。或許在小時候,有人教育你:“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當時,你乖乖地點點頭,現在,你不會為此而質疑嗎?為什麼奉獻要到“長大”以後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你一定為他人奉獻過:悄悄地把教室打掃得幹幹淨淨,為長輩泡上一杯暖茶,給同學講解一道難題,這都是奉獻啊!奉獻是從小事開始的,從小時候起步的。真的,為他人奉獻後,心裏很輕鬆,感覺極好。已逐漸懂事的你,是否認為奉獻是一種有意義的人生,一種特殊偉大的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