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位置及作為
世界正處在一個新能源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的初期。居高不下的油價、大氣汙染、水汙染、氣候變暖、珠峰的積雪在融化、冰川在融化,一個個嚴峻的問題擺在了世界各國的麵前。中國和世界都處在了一個坎上。美國人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用高能耗、大功率的車,如今不得不往小裏發展。法國的情況也相似,曾經很受寵的越野車2008年在法國的家用新車市場上遭受冷遇: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法國市場上越野車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7%,越野車在新車市場中的份額也從去年的6.8%降至4.7%。分析人士認為,油價高漲和政府環保政策的實施是越野車銷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年初正式推行新車置換環保獎懲政策,購買大排量、高汙染的越野車將會被處以不菲的罰款,而購買小排量車則可拿到補貼,越野車受冷遇也就很正常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諸如美國人後悔當初房子買大了,英國人重新拿起久違了的鐮刀自己動手在花園割草,還頗有阿Q精神地聲稱鐮刀割草既省能源又鍛煉了身體等等,例子不勝枚舉。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振中研究員有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的文章,在“我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節中指出了幾個“失衡”,即“對外經濟失衡”、“技術創新失衡”、“財富分配失衡”、“社會保障失衡”及“環保治理失衡”。在“今後我國經濟發展前景”一節中,提出了四個必須關注的問題:第一,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特別是要關注美國操縱石油價格的幾種手段。美國人為什麼關注中國石油在海外的投資?原因是中國在海外的石油投資有80%流入國際市場,由此影響了美國對國際油價的控製力;第二,必須加快政府的職能轉化,政府不必管得太多;第三,必須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係;第四,要正確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我們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我們對於自己的評估太過樂觀。國力競爭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軟實力競爭,這是文化的競爭。在商品競爭方麵,我們實力不斷增強;在環境競爭方麵,我們在努力改進;但在素質競爭方麵,我們欠賬很多。
這第四個問題不光政府要關注,老百姓也要關注,尤其是在環境競爭和素質競爭兩個方麵。首先是環境競爭問題。正如有的觀察家所言:西方發達國家所創造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大房子、多輛汽車的現代化生活享受的模式與目前世界的狀況已經不協調,地球上人口眾多,能有這麼多的資源可供支配嗎?由於工業發達國家已經把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汙染得十分嚴重,現在當發展中國家需要發展時,地球已經不堪重負,於是近年來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就造成了一種嚴峻的環境競爭。2008年7月上旬的G8峰會(包括俄羅斯)期間,主辦國日本做足了綠色文章,在環保問題上大大地秀了一把:打印紙雙麵用、多次使用的筷子和傳統包袱皮當禮物、汽車都是吃油少的,還有電動三輪車等等,之所以要在八國峰會上如此作秀,充分說明日本國有著極其強烈的環境競爭意識。那麼麵對國際環境競爭的壓力,中國又是怎樣的態度呢?我們來看看國家主席胡錦濤近期對外國媒體所發表的講話2008年8月1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來自世界各大洲25家外國媒體就北京奧運會事宜的聯合采訪。當被問及中國政府對奧運會的主要關切是什麼時,胡錦濤主席說過,我們希望通過北京奧運會,努力推動城市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我們的關切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一是高度關注生態文明建設;二是高度關注科技進步和創新;三是高度關注提高人民文明素質。可見,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了首位,其次是科技進步和創新。亞洲銀行行長曾經說過:亞洲國家要加強科研投入。就中國企業來說,目前麵臨著一個更新換代的時期,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可能會被淘汰。借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中國正在掀起一個改變生活方式、減少汙染、保護環境的熱潮。這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近幾年對此已經十分重視,並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的大力提倡變成了百姓的自覺行動,已取得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