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遠離“鴨梨山大”(2 / 2)

調整:合理的宣泄壓力。

所以,緩解壓力需要合理調節心靈,平衡外部環境和內部心態。

找出產生壓力的原因,是減輕或解決職場壓力的第一步。導致職場壓力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為職場因素和個體主觀因素兩大類。職場因素主要指產生壓力的客觀因素,包括工作任務過重、工作難度較大、競爭激烈、預期的目標久久不能實現、工作前景不好、人際關係緊張、員工與工作要求不匹配、工作環境對順利開展工作不利,等等。

不同的員工對上麵這些職場因素的感覺、解釋和評價是不一樣的。員工的個體主觀因素(如年齡、性別、動機、意誌、能力等)將決定職場因素是否成為壓力源和知覺到的壓力的大小。比如,成就動機強的員工喜歡有壓力的工作(任務重的工作),願意接受挑戰;能力強的員工對工作應對自如,不會感覺到壓力(不怕轉崗、失業);意誌力強的員工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大,通常能比意誌力弱的員工承受更大的壓力(勞動強度大、難度大的工作);與男性員工相比,女性員工更容易因工作和家庭的衝突而產生工作壓力;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20~30歲的員工工作壓力最大。

應該如何緩解和消除職場壓力?職場因素更多的是一些管理問題。減少或消除這些因素對員工造成的壓力的具體措施是:將員工與崗位相匹配,根據員工的興趣、能力、人格,讓最合適的員工做最適合的工作。同時,幫助員工優化其工作方式,充分授權,創建寬鬆、自由、更利於員工高效工作的環境。

職場壓力是員工對工作環境和工作本身狀況的主觀感受和評價,所以,職場解壓重在自我調適。首先,保持積極的心態是對壓力進行自我調適的關鍵。承認一個人並不能控製和改變工作中的所有事情,有自己完全勝任的工作,也有自己做不好的。出現意料之外的結果在所難免。

而且,職場因素中有些是不可避免或很難短時間內排除的,如競爭激烈、下崗、失業等。其次,挖掘工作中有意義的方麵,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工作,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會感到辛苦和壓力。還有,要不斷摸索適合自己的有效工作方式,盡快熟悉自己的業務、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當然,如果自己清楚地知道壓力是因為工作任務重、工作環境不利造成的,要敢於告訴領導,要求重新分配工作任務,並改善工作條件和環境。如果產生壓力是因為自己能力不夠或不適合做,而不是自己不願做,也不要羞於告訴領導安排他人協助完成或給自己調整工作。畢竟,強迫自己做不能做或不適合做的工作,痛苦的是自己,影響的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