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處世的根本,是形象塑造、自我提升、人際關係的綜合體現;做事是持之以恒、戰勝逆境、邁向事業輝煌和成功的關鍵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哲理經常是互相滲透、密切交融的。學會了做人,自然會牽動事業的發展和騰飛;學會了做事,同樣會反過來對做人有所裨益。兩者互為促進,相得益彰。
生活是自己創造的,命運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雖然我們會麵臨來自生活、社會和工作的各種壓力和困難,但如果我們能從自身入手,努力使自己的處世方法、工作態度、努力程度、思維方式和心態信念都往好的、積極的、有益的方麵邁進,用心去學習,去聆聽,去磨練,去感悟,成功一定會最後屬於你。
生活中常常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人興衝衝地赴戀人的約會時卻在路上交通堵塞;公共汽車上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買東西時,服務員對人極不禮貌。這時,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憤怒。
憤怒並不能幫助人解決任何問題。相反,無論在人際交往還是在自我身心健康上,憤怒可以使人情緒消沉,可以阻礙人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從生理學來講,憤怒則可以導致高血壓等疾病的產生。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危言聳聽,憤怒隻不過是人的一種天性,至少發火比一個人獨自生悶氣有助於身心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事與願違的情況下,並不是除了憤怒和生悶氣,別無他法。其實,應該采取更好的方法……努力戰勝怒氣,不動怒,用理解和幽默的方式使自己的心理達到平衡狀態。
如果我們現在正是資淺位卑的時候,也未免不會有鬱鬱不得誌之感,如果徒然憤憤於色,進而更玩忽職守,這樣不但遭人嫌惡,而且也是在事業上自掘墳墓,你不妨照用客觀的態度,加以反省,你便不會為情緒所誤了。
紐約電氣大王愛特列治於怒不可遏時,寫信泄憤,一經寫出,憤激的情緒,便立刻鬆弛下來。但這種泄憤的信,他常常把它留了下來,決不立刻發出,騰出一些時間來想一想,這將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客觀事物總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無論自己的願望怎麼好,想法如何正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必須按客觀實際情況來辦事。你可以不喜歡一個人,但這個人並不因為你不喜歡而不存在;你也可以對一些事情有異議,但它們不會因為你對這些事情存在異議而消失。由此可見,你必須要學會努力戰勝怒氣。
好情緒緣於自我管理
沒有人天生好脾氣,良好的情緒掌控能力更多是依靠自我管理來實現的。隻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情緒調節術,上好每一堂情緒課,自然可以管好自己,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個懂得自我管理的人在受到挫折時不會垂頭喪氣,在成功時不會趾高氣揚,在衝動時不會橫衝直撞,他會很快而有效地消除不良情緒,延續積極情緒,從而使自己保持好心態。心態好,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樂觀麵對,自然天天都有一份好心情,有了這樣的情緒狀態,難事不難,往往一切都會盡在掌握。
為什麼自我管理有如此神奇的魅力?因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培養出一個好情緒,而好情緒又可以幫助自己管理好行為,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不斷地促進自身的進步和成長。一個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當然就能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能得到更多人的親睞。
艾達是一個化妝品的售貨員。有一天,她遇到一位女士,她非常挑剔。
艾達已經為她推薦了好幾款化妝品了,但是她不是嫌太貴,就是覺得不夠好,最後她竟然開始咒罵艾達:“小姐,作為一個售貨員,你太不專業了,不能為顧客挑選到合適的東西,這是你嚴重的過失。”
大家心裏都為艾達不平,以為艾達一定會狠狠的罵一頓這個不講理的顧客。但是艾達居然還是微笑著對這位女士說:“真的對不起,沒有為你挑選到合適的產品,不如你再把要求詳細說一說,我多為您推薦一些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