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二 章(2 / 3)

張隊長遲疑了一會,神色顯然比剛才放鬆了許多。

他無奈地從包裏拿出了一個黑色硬麵記事本,把劉科長裝修房子的地址、開工時間等抄寫起來。

“這樣吧,我馬上把合同及附件複印給你。”金總見張隊長態度緩和,不由得鬆了口氣,嘴角露出一絲微笑,隨即討好地勾住了張隊長的脖子一陣傻樂。

壹家裝飾設計公司坐落在上海最著名的建材街上,是一家中等規模的裝潢公司,一個開間不大的門麵,卻有總高三層的辦公室。公司二十幾個員工,大多以年輕設計師為主,這些設計人員來自四麵八方,最遠的甚至來自東北的哈爾濱,而本地的設計師幾乎沒有。

金總走出自己的辦公室,深深地呼了一口氣,便興衝衝走進足足有七八十平米的設計室。

他來到正忙於在電腦前設計圖紙的公司首席設計師小桂身旁,輕輕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小桂,劉科長家裝潢的事我已經搞定了,張隊長還算給我麵子。唉,以後這種單子真的不希望再出現……”

小桂望著老總一臉輕鬆的樣子,也輕輕地呼了口氣。為了劉科長家這次的裝修,小桂從公司到劉家來來回回跑了不下十幾次。按以往慣例,從洽談開始到簽訂裝修合同,設計人員一般也就上門二三次,再加上客戶來公司商談,幾個回合,個把來月,項目也就塵埃落定了。

可劉科長家的情況就複雜了許多。開始,小桂也不知道為什麼金總把這個項目交給自己設計洽談的真實含義。幾個回合下來,他才終於明白,和劉科長這類客戶打交道,不僅需要鬥智鬥勇,更要耗費大量的體力。

眼下,這個項目張隊長同意接手,也就意味著小桂、金總他們壹家裝飾公司的項目洽談部分暫告段落。接下來的事,就是看包工頭張隊長他們施展拳腳了。

晨霧中,張隊長騎著他的重磅電動自行車從市郊的借住處出發了。

所謂重磅電動自行車就是車型寬大,後座厚重的那種。與都市人騎的精巧靈活的電動自行車相比,他的這輛車就像一個日本相撲運動員,而城市人騎的車猶如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的體操健將。

張隊長今年的裝修活似乎並沒有因為政府住房宏觀調控的形勢而受到多少影響,手頭十來個裝修工程,大的有一百多平米高級公寓,小的有三十多平米一居室老工房。而這十來個項目幾乎遍布了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他每天天一亮出門,平均一天跑五六個工地。查看進度,調度人員,配送材料,差不多要兩天時間才能把每個工地跑一遍。

張隊長,這個有著十幾年裝修經曆的包工頭,也是出道較早的一批裝修工,從十幾歲開始,在蘇北鹽城老家跟人學泥水匠,憑著自己能吃苦肯動腦的勁頭,幹過水電工、油漆工等技術活。八十年代大都市興起住房裝修熱,他卷起鋪蓋和幾個老鄉一起來到大上海打工淘金。

不過,做裝修工畢竟是個力氣活,如今對他這個快四十歲的人來說,有時真的感覺有點力不從心。幾年前,憑著自己的腦子活,也曾雄心勃勃地開了家裝潢公司,當起了老板。從辦證、租房到雇人,一個圈子下來,人弄得筋疲力盡不算,結果是一年多的經營,活沒攬到多少,除去吃用開銷還虧了十幾萬。

他總結了這次開公司失敗的經驗教訓,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自己還是幹活的命。

一個多小時的行駛,張隊長終於找到了位於市區繁華商業區劉科長將要裝修的房子。

這是一個中檔品質的商品住宅區。看年份,也有個十年出頭,還好,八層的樓層,有電梯。這對裝修隊包工頭來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這種在常人看似平常的電梯,在他們眼裏就是價值。如果客戶的住房是六層的無電梯房,那麼,光上下材料搬運成本就可能增加上千元,當然,這種費用一般在合同商談時就會列入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