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熱情邁向新起點(2)(1 / 3)

實戰指點:熱情會提高學習效率

朋友,請記住:熱情的性格,可以在生活中廣泛發揮和應用。一個睿智的人,能以飽滿的激情對待自己的工作,同時也將收到人生回饋的最好禮物——事業成功,人生幸福。

在我們身邊,常常聽到有人談起激情和熱情的問題,其中提起最多的,是對現在的工作不再那麼熱情了。接下去的發展,基本是兩個趨勢,要麼是選擇離開,另覓他處,希望在新的崗位上激發出新的激情和熱情;要麼就是原地不動,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漸漸變成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不得不做,勉強打起精神去做,渾渾噩噩度日。

實際上,要做好工作,就得有熱情。熱情是基本動力,當對一件自己要投入全部身心去做的東西,或者賴以生存、賴以立足的事業,都興趣大缺的時候,其發展方向與最終結果便可預料。

說到這裏,青少年朋友肯定會納悶,認為自己現在是學生,還沒有參加工作,所以對工作有沒有熱情與自己無關。其實,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熱情。對學習的熱情在於能否喚醒內心的衝動、一種想要取得學習成功的衝動。如果我們可以喚醒自己心中的巨人,熱情就會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著名藝術家米開朗琪羅73歲的時候已經衰老不堪,躺在床上難以起身。教皇的特使來到他的床前,請他去繪製聖彼得堡教堂圓頂的畫。他思量再三,終於同意了,但卻提出了一個奇怪的條件:不要報酬。因為他覺得自己最多隻能幹幾個月,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可以幹一兩年。既然注定無法完成,也就不應該索取報酬了。

教皇同意了這個條件。於是,這個70多歲的老人起了床,顫巍巍地來到教堂,徒手爬上五層樓高的支架,仰著頭創作,誰知從此一發而不可收,竟然越畫越有幹勁,體力與智力越來越好。

教皇去世了,換了一個新教皇,他還在畫,後來新教皇去世,又來了一個新教皇,一直換了三個教皇,他還在畫。足足畫了16年,他89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項永載史冊的藝術巨作。

最後一次走下支架的米開朗琪羅顯得容光煥發,他興奮極了,他穿上厚重的騎士鎧甲,手持長矛,騎上戰馬,像個瘋子一樣到曠野中奔馳,歡呼自己的勝利。

在完成這項任務以後不到一年,米開朗琪羅就去世了。

在這個小小的故事中,米開朗琪羅創造了兩個奇跡,一是藝術史上的奇跡——聖彼得堡教堂圓頂壁畫;一是生命的奇跡,一個垂死的老人不可思議又活了16年,而且越活越精神。是什麼力量讓米開朗琪羅創造了這兩個奇跡呢?答案很簡單——熱情,創作的熱情。

熱情是支撐生命的元素,是完成一切偉大事業和學習不可缺少的動力。有了熱情,什麼人間奇跡都可能創造出來,沒有熱情,再偉大的奇跡也將被慢慢侵蝕,直至毀滅。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億萬富豪克裏蒙特·斯通也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斯通於1902年5月4日生於美國芝加哥貧民區。童年時父親便離開了人世。由於生活困難,斯通賣報賺錢,維持生計。

斯通的母親是一位很有修養的美國婦女,她省吃儉用,把積攢的錢投資於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險公司。後來幹脆成了這家小公司的保險推銷員。

年少的斯通深受母親的影響,在初中升高中的那年夏天,他利用假期為保險公司推銷保單。他拜訪完一幢辦公樓,又馬不停蹄地走進另一幢辦公樓,他幾乎跑遍整個商業區,最後,通過努力,他爭取到兩位客戶。

對斯通而言,這是人生旅程的一座新裏程碑。斯通20歲時,創辦了一家保險代理公司,取名為“聯合保險代理公司”。公司剛開張時,就他一個工作人員。開張營業的第一天,居然有50多位客戶投保。聯合公司的信譽慢慢地受到當地人的好評,有一天,他居然推銷出120多份保單,令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