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從現在起,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起做個謙虛的人吧!
不越雷池:別把驕傲當成習慣
驕傲心理是指高估自己、低估別人而引發的一種傲慢自負的心理。這樣的青少年往往虛榮心較強,隻愛聽表揚、誇獎的話,不能挨批評,不愛接受別人的意見。在競賽活動中,隻能贏,不能輸,稍有挫折,就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俗話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驕傲的人始終認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他們總是喜歡教訓他人,從不考慮自己,容易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固執己見,最終會麵臨失敗的結局。
作為青少年,最讓我們驕傲的事情無疑是考試成績了,下麵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小麗同學的故事吧!
小麗是某中學初二(3)班的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她以數學100分、語文88分、英語90的好成績取得了全班第一名。
小麗認為數學考了滿分,所以,她就開始驕傲並開始過於放縱自己。到了期末考試時,她迅速地把數學卷子做完,又馬虎地檢查了一遍,就坐在那裏等待著考試結束的鈴聲。
去領成績單時,小麗沒想到的是,在她那數學卷子上竟然打了一個鮮紅的88分,她不敢去直視那張卷子,腦子裏一片空白。
後來想起當時考試時的樣子,小麗後悔莫及……
那麼,是什麼讓小麗考試失敗的呢?是卷子太難嗎?不對。其實應該是她的驕傲和自滿。
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明白,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自以為是,會嚴重阻礙自己繼續前進的步伐。科學家巴夫給青年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切勿讓驕傲支配了你們。由於驕傲,你們會在應該統一的場合固執起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如果一時一事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自己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滿招損,謙受益”,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克服自己的驕傲心理,多向那些能在取得成績後仍能保持謙虛奮進的人學習,讓自己也成為一個能夠處處謙虛的人!
首先,我們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許多青少年由於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做某件事成功了就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多方麵都比別人強。常言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我們能經常發現身邊的強人,並且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與強人的差距,這樣就會變得謙虛了,自然驕傲也就遠離自己了。
其次,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理想是人生前進的動力和目標。胸無大誌的人,很容易為一點小成功便沾沾自喜,裹足不前,這是不可取的。而胸懷大誌的人,無論何時他都會正確對待自己的成功,絕不會為一點小勝利而停止不前,反而會為更大的成功努力前進。因此,我們要克服驕傲,應該先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最後,我們還要學會辯證比較。驕傲的人總是多看到別人的缺點和短處,不善於與人進行比較,但是卻對自己的優勢和長處沾沾自喜。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掌握辯證比較方法,既要用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比較,又要用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進行對比。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看見自己的不足,讓自己隨時保持謙虛。
鬆弛有度:保持空杯心態去學習
有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佛學造詣很深的人,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態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學造詣很深的人,你算老幾?
後來老禪師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並為他沏茶。可在倒水時,明明杯子已經滿了,老禪師還不停地倒。
這人不解地問:“大師,為什麼杯子已經滿了,還要往裏倒?”
老禪師說:“是啊,既然已滿了,幹嗎還要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很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裏求教?這就是“空杯心態”的故事哲理。它最直接的含義就是一個裝滿水的杯子很難接納新東西,要將心裏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在乎的很多東西以及曾經輝煌的過去從心態上徹底清空,隻有將心倒空了,有新東西才能放進來,才能擁有更大的成功。
每一個人要想應對時代和環境的變化,須隨需應變、以變應變,要求我們具有空杯心態。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提升能力,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著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