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寬容撐起一片天(1)(3 / 3)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青少年要立足於當今社會並取得很好的人際關係,首先就要學會寬容地對待身邊的人,它不僅能健全自己的人格,還能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是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同學之間難免有被人誤解、忌妒和被人背後議論的事情發生。如果別人惹到了自己,我們耿耿於懷,往往就會引來“以牙還牙”式的惡性循環;反之,如果我們能原諒別人,禮讓別人,“投之以桃”的話,則別人遲早會禮尚往來、報之以李的。

寬容絕不意味著無能和軟弱,恰恰相反,它需要極大的力量和勇氣才能做到,在寬容的背後是一顆仁愛之心。

其次,是尊重別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互相尊重的。然而,事實上人們對他人常常懷有某種偏見,對己和對人的態度常常不統一,因為多數人都有為自己的行為、情感等辯解的動機,因此不知不覺就把別人和自己分別對待了。

我們要承認每個人都有獨立的人格,都有不受他人幹預的生活方式,都有值得別人尊敬之處,在與人交往中,我們要做到不議論別人,待人禮貌,形成尊重人的習慣和態度,這樣,就能自覺地待人以寬了。

總之,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深信:寬容是朋友之間友誼的守護者;寬容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寬容是世界和平的根基。一位偉人曾說:“把愛拿走,世界將變成一座墳墓。”所以,我們一定不能丟掉寬容。要讓寬容成為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潤滑劑。在生活中,我們用寬容去架設人生的橋梁,讓彼此間的心靈溝通,那麼,我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生活就會多一分溫暖,多一分陽光。親愛的朋友,從現在起,讓我們寬容地對待身邊的人吧!

心胸豁達:不怕吃虧,遇事少計較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難堪的時候、做錯事的時候、有求於人的時候,如果這時我們處在有理的一方、得勢的一方、管束者和裁決者一方,我們會怎樣做呢?尤其是他們的那些錯誤或什麼事情牽涉我們的利益時,甚或他們與我們有著矛盾時,我們會怎樣做?是有些得意,刻薄刁難,還是給人家一個台階,放人家過關,不為難對方?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一般來說,心胸狹窄的人總是喜歡為難別人,他們不願意幫助別人,也不寬容或原諒別人。有時他們甚至會乘人之危,來供自己開心,雞蛋裏挑骨頭,抓住別人把柄不放,揚揚自得。而心胸豁達的人則不會計較太多,而會願意做出退讓,寧願讓自己吃點虧,也要幫助別人把棘手的事情處理好。

其實,將心比心,凡事不要太過計較,對人多一份寬容,我們才能得到更多,也才會收獲更多。

有一個叫王勇的人,從小父親就去世了。王勇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們家雖然不富裕,但母親從小教育王勇:做人要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在母親的影響下,王勇和同學以及鄰居一直都相處得很好。

當王勇16歲時,母親患了重病,臨終前,母親對王勇說:“孩子,你要學會寬容別人,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廣。要不然,你在社會上就會到處樹敵,很難成功。”

王勇答應了母親,並在以後的日子裏,用寬容的美德為自己的人生鋪平了道路。

母親去世後,由於家境困難,王勇便輟學在家種地放牛。

有一天,他正在野外放牛。他的一個鄰居慌慌張張地跑過來,東瞧瞧,西看看,然後不由分說,牽起王勇家的一頭牛犢就走。王勇看見鄰居牽走了自己的牛,並不著急,也不生氣。旁邊的人卻看不下去了,就對他說:“那人牽走了你的牛犢,你怎麼一點都不著急呀?趕緊去追回來吧!”王勇微微一笑:“沒關係,他這麼做一定有什麼原因。”沒過多久,那個人就牽著王勇家的那頭牛犢回來了。他十分慚愧地說:“真對不起!你的牛犢,我給你牽回來了。”王勇問他發生了什麼事。那人不好意思地說:“我家的牛犢丟了一頭,發現你的這頭牛犢長得很像我家的,所以就……不過,我後來在樹林裏又找到了我家的牛犢。真對不起!”

王勇笑著說:“沒什麼,你家很困難,這頭牛犢就送給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