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表明,一個人如果整天懷有報複心理,不寬容他人,總是苛求別人,其心理往往處於緊張狀態,從而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人生百態,不可能每個人都順心如意,無名火與萎靡、頹廢常相伴而生,寬容是脫離煩擾,減輕心理壓力的法寶,是人與人心靈相通的橋梁。
事實上,寬容是通向健康的坦途,它不僅會給我們帶來平靜和安定,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事業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作為青少年,我們要選擇用寬容的眼光看世界,用寬容的心態和周圍人相處,這樣,我們的家庭、友誼和學業才能穩固和長久!
處世法則:寬容是交往的潤滑劑
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同一片藍天下,這樣一來,我們就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和他人相處時,難免會發生磕碰和摩擦。譬如同學間的誤會,朋友間的糾葛,鄰裏間的紛爭,和父母間的爭吵等。矛盾是無處不在的,有了矛盾,重要的是麵對現實,化解矛盾。若隻是一味斤斤計較,便會自尋煩惱,製造痛苦,徒傷感情,甚而結成冤仇。而要想切斷這痛苦的源頭,唯一的辦法就是學會寬容。
現代生活中,我們大多數青少年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主導成員。因此,我們在過度溺愛的環境下,會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凡事以自己的利益為目的,判斷是非的標準也是根據自身的利益,這種不良的表現都是缺乏寬容、同情和尊重的心理。這些過於偏激的思想和行為,都不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及人際交往,它會嚴重地影響我們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朱紅的故事吧!
朱紅是一個脾氣暴躁、容易生氣的人,她朋友很少,時常會感到孤獨寂寞。有一次課間操解散後,她被同班的一個同學踩了一腳,那個同學趕緊向朱紅道歉,他點頭、彎腰,連聲說:“對不起,真的很抱歉。踩疼沒有?”說著,還從口袋裏拿出一包餐巾紙遞給朱紅。
可朱紅沒有理會他誠懇的道歉,反而說:“你眼睛瞎了嗎?這麼大一個人站在你麵前,你也要來踩,你有病啊!”
罵完後,朱紅又瞪了他一眼,便憤憤地準備離去,這時她發現周圍的同學都愣住了,踩著她腳的那位同學被罵得滿臉通紅,朱紅聽到有一位同學小聲說了句:“犯得著這麼生氣嗎?隻不過踩了一下腳,並且人家馬上賠禮道歉了。沒勁,走!”朱紅愣在那裏,看著大家一個一個地從自己身邊離開。
故事中,朱紅之所以沒有多少朋友,就是因為她脾氣暴躁,容易生氣,不懂得在人際交往中運用寬容來處世。大量的事實證明,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如果我們能寬容別人,別人才能寬容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法國作家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必能贏得眾人的好感和信任。一個人胸懷寬廣,人際關係就會很融洽。人際關係處理得好,就能從中獲得內心的喜樂和滿足,就像下麵的肖月一樣。
肖月是個相貌普通、身材一般的女孩子,她的家境不算特別富裕,但她的學習成績很好,她的朋友很多。在生活中,她懂得用寬容的方式與人相處,因此一直生活得很快樂。
因為寬容,她不去計較生活中的小事。被人誤解了,她一笑了之,她說:“事情終會弄明白的……曆史上有那麼多的冤假錯案,我這什麼也算不上。再說即使誤會我的人不明白,一定會有其他人明白。”因而她仍然熱情地幫助誤會她的人。
在學生會裏,她不在乎做多做少,別人做事少了,她不抱怨,也不挑剔,而是盡可能地自己多做點,即使有人說她愛表現,她也一笑了之。同學們都願意和她相處。
但她的寬容並不是沒有原則的,比如她對待自己的學習就很嚴格,因而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
寬容是一種良好的個性品質,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對待他人寬容意味著克製和忍讓。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我們認為不順心的事,別人有時卻感到很合適;我們認為事情這樣辦可能會更好些,別人卻認為那樣做不好。因而在不涉及原則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克製和忍讓,放棄一些主動權,這本身就是一種寬容。寬容還意味著平靜地接受一切苦難和挫折,不加抱怨地麵對一切,用真誠的友情化解敵意,用不屈的意誌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毅力忍受痛苦,用微笑去迎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