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應該開闊視野,拓寬心胸。在休閑時,我們不妨走出校園或家庭,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氣。我們可以去看浩瀚的大海,也可以登上高山,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在野外多多了解大自然的博大胸懷,以此來感染和激勵自己。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有寬廣的胸懷,那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會變得美好而和諧。青少年朋友,請拋掉狹隘的心理,學會寬容,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吧!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為他人著想
人的心隻有拳頭大,但是一個具有寬容性格人的心可以裝下全世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在對一件事情做出決定之前,應該首先想想別人的感受,想想此事會引起的後果以及被牽連的人的感受,這不僅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能使我們更加善解人意,並有助於我們形成寬容豁達的性格。
無論任何事情,牽涉的人都不可能隻是一個獨立的“我”,“我”和大家是相連的,所以,我們在做事前,應該首先考慮到自己牽涉的人,多想想別人的感受不是壞事。這種付出是心甘情願的,是快樂的,為別人多想想,其實也就是對自己多一些感悟、多一分寬容。
我們來看下麵這樣一件小事:
一天,甜甜回家很不開心,在媽媽的詢問下,她終於說出實話。原來,今天在學校裏,數學老師出了一道題:一台複印機12分鍾複印文件360頁,照這樣計算,複印720頁,需要多少時間?很多同學都是這樣做的:先360÷12=30(頁),再720÷30=24(分鍾)。
甜甜說老師給這樣計算的同學打了一個紅鉤,還加上一顆星。可是她不是這樣想的:她直接這樣列式12×2=24(分鍾),可是老師告訴她步驟太少。雖然答案是對的,但老師隻給她批了一個紅鉤,沒有給她加上一顆星。這讓甜甜覺得非常委屈和不滿。
媽媽想了一下,對甜甜說:“孩子,媽媽真為你驕傲,因為你的解法的確是最簡便的,但是少了一步,所以老師沒有給你加一顆星。但是你應該站在老師的角度想一想,老師也有可能粗心呀,所以你應該原諒老師!這樣吧,你給老師寫一張紙條,明天交給他。寫什麼,你想一想,要有充足的理由讓老師相信你的解法是好的。你不妨自我推薦一下,但要注意語氣,要讓老師感覺你是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的。”
於是甜甜動筆寫了起來,之後媽媽幫忙進行了修改。第二天,甜甜把這張紙條放在作業本裏交給了老師,老師看到後給她寫了這樣幾句話:“謝謝你提醒了老師,昨天是老師太粗心了。原諒老師,好嗎?”
後來,老師把這個習題拿到課堂上講了,並號召全班同學向甜甜學習。
那一天,甜甜很開心,燦爛的笑容全寫在了她快樂的臉上。她覺得老師在她的心中更加神聖了。與此同時,她也學會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那樣處理問題就會更合理、更妥當。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處處替別人考慮,是一種胸懷,一種博愛,一種境界,是我們作為現代青少年必備的道德素養之一。
前麵的小故事中,媽媽成功地教會了孩子多為別人想一想,並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到了“將心比心”的好處。但是,現實生活中,因為我們很多青少年都是獨生子,都是在父母的蜜罐裏長大的,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因此,為適應現代社會,我們青少年不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更要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別人,學會奉獻,學會與人合作,這一切都離不開多替別人著想。因為隻有這樣,我們與他人之間才會最大限度地減少矛盾衝突,我們每個人才會真正地感受到這個大家庭帶給我們的溫暖。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我們種下善因,獲得的當然是善果,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常常能為他人著想,那麼,在某個關鍵時刻,別人自然而然也就會為我們考慮。所以,從現在起,在我們緊張學習的同時,也別忘了關心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關心長輩,幫助他人,寬容他人,多替別人著想。如果我們能夠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越來越有意義,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