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們要學會寬容。在我們生活中,待人處世,如果沒有寬容,就沒有理解,就沒有友情,就會失去善良。因為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也是衡量一個人品格高低的標準。
善待他人還要學會幫助。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我們把最好的給予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裏獲得最好的。如果我們幫助的人越多,自己反過來得到的幫助也就會越多。
事實證明,隻有那些樂於幫助他人的人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當我們幫助他人的時候,我們付出的是自己對別人的愛。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實,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獲,別人得到了溫暖,我們自己也得到了快樂,所以人們常說“助人為樂”。
青少年朋友,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善待父母、長輩、老師、兄弟姐妹、同學和那些不相識的人吧!這樣,我們的人生定會因自己的善心而更加美麗。
樂於奉獻:做個有愛心的天使
朋友,捫心自問,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當你出門看見路邊的小乞丐,你會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嗎?當你看見由於寒冷其他同學凍得直哆嗦,你有多餘的衣服時,你願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給同學嗎?如果你的回答是“我願意”,那麼,非常好,這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但如果你的回答是“不一定”,那麼,遺憾地告訴你,你正在喪失愛心。
愛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備的。我國著名作家冰心曾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一個從小就懂得關心父母、愛護他人的人,也一定會是一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這樣的人長大後才能熱愛祖國,關心愛護周圍的一切。隻有一個有愛心的人,才會受到大家的歡迎,才會有更多與人合作的機會,才更有機會成功。
孔子曾說過“泛愛眾而親仁”,就是讓我們不僅要“愛人”,還要做到“博愛”。一個人隻有擁有了愛心,他才會擁有善良、美麗、真誠,甚至會擁有全世界。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萱的故事吧!
公共汽車進站後,上來一位老人,他雙手提了很多東西,步履蹣跚。這時,媽媽輕聲對女兒小萱說:“爺爺需要幫助,你把座位讓給爺爺,好嗎?”
小萱很聽話地站了起來,對爺爺說:“爺爺,您坐我的位子吧!”
老爺爺被眼前的小女孩感動了,激動地說:“嗯,謝謝你,真是個好孩子。”
車上其他乘客紛紛向小萱投來了讚許的目光,小萱心裏美滋滋的。從那以後,小萱有了主動關心他人的意識。在學校裏,同學忘了帶課本,她會主動讓同學和自己共用一本書;天下雨了,同學忘了帶雨傘,她會主動送同學回家後自己再回家。小萱因為有愛心、樂於助人,在班裏非常受大家的歡迎。到了學期結束時,同學們都紛紛選她當“三好學生”。
學會關心身邊的人,奉獻自己的愛心,可以是給人實實在在的幫助,也可以是一句發自肺腑的關切話語,還可以是一個充滿友愛和鼓勵的眼神。我們的愛心行動,可以讓別人看到我們的友好和善良,給人以勇氣和力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暖意,看到生活的希望。
那麼,親愛的朋友,你也願意和小萱一樣,做個有愛心的小天使嗎?隻要你明白自己做什麼事對他人有幫助,知道什麼是愛,懂得怎樣去愛,多在身邊的事情上關心別人,從生活的點滴小事做起,就能真正成為一個擁有愛心的人。
那麼,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一是,讓自己學會愛人。很難想象,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他還怎麼會去愛別人?因此,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愛心,首先要學會愛家人,孝敬父母、關愛長輩。比如,吃飯時,要等長輩先挑菜;長輩生病時,要悉心照顧;平時對長輩說話,要有禮貌。
二是,與人交往時,要先人後己。遇到事情時,我們要先想到別人,再考慮自己。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但必須知道的是,人際的交往是有互酬性的,如果我們想別人尊敬自己,自己就要先尊敬別人,付出多少,才會得到多少。如果在交往中我們是一個“小心眼”,事事斤斤計較,生怕自己吃虧或者想從交往中撈點好處的話,不管是誰都會離我們越來越遠,不屑與我們交往。
因此,要想做個有愛心的人,我們心裏要先想想別人,看看別人需要自己幫助些什麼,自己能為集體做點什麼,而不要總想著自己能從別人身上、從集體當中首先撈到些什麼。隻有堅持這樣做,我們才能漸漸讓自己保持無私,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