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播種善良的種子(1)(3 / 3)

三是,多接觸大自然。我們青少年要多與大自然接觸,這樣可以鍛煉自己愛心遷移的能力。要學會愛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因為愛心無處不在。

四是,學會關心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青少年要學會幫助和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同學生病了,我們可以去看望他並給予他安慰,必要時還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物質或精神上的幫助。另外,我們還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愛心公眾活動。學校或社會上有很多獻愛心的公益活動,青少年朋友可以有意識地參加一些,獻上一份屬於自己的愛心,這樣,愛就會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總之,要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必須對需要幫助的人多多伸出援助之手,盡最大努力幫助別人,同時還要寬容待人,多為別人著想等。雖然這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我們每一次都堅持這麼做了,我們就會很容易成為一個愛父母、愛親人、愛朋友、愛同學、愛動植物的善良天使了!

愛心提示: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作為青少年,我們都應該明白,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不管他是怎樣的英雄豪傑,有著多大本事,一旦他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就會感到力量單薄。相反,如果他有著身邊人的支持和幫助,那麼他便能夠振作精神,從而更加努力地奔向成功。所以說,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別人也同樣需要我們的幫助,幫助別人,就是助人。助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尊重。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能否保持他人的尊嚴,也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其實,也在無形中幫助了自己,因為自己能夠從中獲得到更多的快樂。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一個故事。

張朋和王新是兩個釣魚高手,一次,他們相約一起到魚塘釣魚。

他們兩人各憑自己的本事,一展身手,沒過多久,各自都大有收獲。在魚池附近忽然來了10多名遊客。這些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了上來,不免有幾分羨慕,於是有人去附近買了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怎樣。但他們不管怎麼釣都沒有釣上來一條魚。

張朋是一個比較孤僻的人,他不愛搭理別人,喜歡獨自享受釣魚的樂趣;而另一位高手王新,卻是個熱心、豪放、愛幫助別人的人。

當王新看到遊客釣不到魚時,就說:“別著急,我來教你們釣魚。”遊客很高興,紛紛表示要付學費,王新說:“這樣吧,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並釣到一大堆魚時,每10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10尾就不必給我。”遊客表示同意。

王新教完這一群人,又到另一群人中傳授釣魚術。一天下來,王新把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不僅獲得了滿滿一大籮筐的魚,而且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而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張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圍著王新學釣魚時,他就更顯得孤單落寞了。他悶釣了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卻遠沒有王新的多。

事實上,當我們幫助別人獲得成功時,自然也會得到一定的回饋。幫助別人,就會快樂自己。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一種美德,在社會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一個處於困境的人如果有很多人的支持和幫助,那他就會重新振作。

如果每個人都去幫助別人,那麼就會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就會變得安寧和諧,富有凝聚力。隻有毫不吝嗇地幫助別人的人,才會有幸福和快樂的感覺。幫助別人,既能使自己感到一種興奮,也能使人樹立起高尚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一舉幾得的好事情。

在生活中,我們和同學、朋友、老師等相處時,難免會遇到別人需要我們幫忙的時候,但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呢?

首先,看重朋友之間的情誼,忽視自己一時的得失。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喜歡主動吃虧,但是在朋友關係中,我們要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要學會舍棄眼前小利,不能以“爭”的姿態界定雙方的關係。

古往今來,許多英雄人物都是善於吃虧的人,他們不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是把目光瞄準未來的目標,比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就是有名的例子。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對一些細小的得失要善於難得糊塗。

其次,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發自內心地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句親切的話語,都會讓對方體會到我們的溫情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