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播種善良的種子(2)(1 / 2)

當周圍的人遇到困難時,要在財務和情感上給予必要的幫助,在時,要用溝通表達關愛,通常一條問候的短信可以溝通彼此的感情,一句關心的話語可以使感情更為融洽;在節日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份小小的禮物來表達自己的友情與珍惜。

同時,在幫助他人時,要表達自己的真誠和關切。對別人的幫助要真誠,不要給人以“有目的”的感覺。我們的關心是發自內心的,這樣才能使別人愉快地接受,我們才會得到心靈的滿足和愉悅。

最後,還要學會為別人設想。幫助別人必須以不危及別人的自尊為前提,不然可能會收到相反的效果。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再提供幫助,我們才能恰到好處地幫助別人,而不會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總之,喜歡幫助他人的人一定是善良的人,養成愛幫助人的習慣時,我們就會和善良的性格結緣。

走出困惑:讓青春期暴力無處可遁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朋友的暴力傾向很嚴重,他們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同學間愛打鬧,偶爾用拳腳擊打同學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

某中學初三學生夏偉,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因學習刻苦,受過學校表彰。可是,這個1.78米的優秀學生,也有自己的難處,就是同桌劉洋總是和他過不去,經常幹擾他的學習。期中考試過後,夏偉在周記中向老師提出換座位的要求。一周後,夏偉換離座位,不再和劉洋同桌。可僅過了一天,血案就發生了。第二天下午放學後,劉洋和兩個同學一起在校門口毆打夏偉。劉洋還拿出尖刀,對著夏偉的左胸部猛刺一刀,致使夏偉心髒被刺穿而身亡。檢方以涉嫌故意殺人罪對劉洋提起公訴,庭審後,受害者的父親說,疑犯沒有對犯罪事實提出異議。但令他憤怒的是,他從劉洋臉上看不到一絲懺悔。

看完這個案例,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青少年是怎麼了?為什麼都喜歡用一些不可思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劉洋的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性格扭曲的暴力現象。相關調查顯示,具有這類行為的孩子,男多於女,獨生子女多於非獨生子女,並且以年齡小的孩子居多。

研究認為,青少年的暴力行為往往是無意識的,如果不及早教育,其行為可能愈演愈烈,如果任其發展到成年,這種行為就可能轉化為犯罪,會對其以後的發展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那麼,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麼讓自己遠離這種不正當的行為呢?第一,正確地選擇朋友。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告訴我們要交誌同道合、真誠、正直、有理想、有抱負的朋友,交這樣的朋友能使我們在學習和做人方麵得到提高。

第二,正確地選擇書籍。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困惑和挫折,要成功勢必要跨越很多障礙。我們可以選擇閱讀一些思想陽光、上進的書籍,如世界名著、各種勵誌書籍等,這樣可以讓我們的精神保持平靜,打開我們的視野。

第三,遠離一切不良的影視和書籍。現代生活中,有很多影視和書籍的內容都不利於我們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我們應該遠離這些不良因素。多看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的書籍和影視作品。

第四,當我們自己遇到威脅或者暴力時,首先要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千萬不要輕易向惡勢力低頭。在麵對於自己有危害行為的人時,要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嚴厲的製裁,會因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在能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聲呼喊求救。

第五,如果自己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家長、老師、警察申訴報案。不要給不法分子留下“這個小孩好欺負”的印象,如果一味縱容他們,最終隻會導致自己頻頻受害,陷入可怕的夢魘之中。

總之,我們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和睦相處,不傷害他人利益,不以大欺小,不以眾欺寡,不沒事鬧事,要與人為善,養成舉止文明、自尊自愛、尊重他人、團結互助的好品德和好習慣。

點滴做起:時刻保持一顆孝心

朋友,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呢?你是否留意過父母的白頭發呢?當你在為自己慶賀生日時,你是否想到過讓你降生的母親呢?你是否想要真誠地給孕育你生命的母親一聲祝福呢?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想起過,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