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重視文治的大宋朝,譙天授這種一代鴻儒若是放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當地官員宣傳自身政績的工具,但樂溫縣卻偏偏是個例外。原因也很簡單,褚大人已經沒了升遷機會,他就算做得再好也隻是在替人做嫁衣。
千裏為官隻求財那是後世的說法,對於薪酬無比豐厚衣食無憂的大宋官員來說他們更看重名聲,即便是被迫與山賊沆瀣一氣的褚大人也不例外。既然已經沒了機會步入朝堂,那他就要在地方誌上給自己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比起費時費力還容易犯錯的課農桑興水利而言,以德化民無疑是讓褚大人博個千古流芳的最穩妥辦法,為了這事他還真沒少花功夫。建好官學又把方圓百裏內肚子裏有點貨的先生請了進去,褚大人眼看著就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可這時候偏偏就遇上了一個大麻煩。
褚大人也曾力邀譙天授進入官學,可誰知道這老家夥硬說官學設置的門檻太高不能讓他實現至聖先師有教無類的理想,說什麼也不願充當褚大人的工具。
若是換個人拒絕也就拒絕了,原本就隻是做做樣子博取名聲的褚大人說不定還要為省下一筆可觀的束脩而高興。但這是譙天授,被稱為一代鴻儒的譙天授,即便還不知道這老家夥能活到一百三十歲還讓仰慕其才識的陸遊題詩相賀。褚大人心裏也很清楚這老家夥到底有多大的學問,誰要真有能耐讓他下得狠心傾囊相授,那金榜題名什麼的還真沒多大困難。
更讓褚大人感到不安的是,譙天授拒絕了官府的聘請卻開始遊走鄉間四處講學。這還了得?若是這老家夥心情一好真教出一串進士來,褚大人即便還能名留青史也得做為反麵教材。
自己的學問比不上人家,所培養出來的弟子更是有著雲泥之別,若是按褚大人的一貫做法肯定是找個借口把這不識時務的老家夥整臭整黑,說不定就真把他給踹到青城山去修道成仙了。無奈譙天授本身為人謹慎,在這樂溫縣方圓數百裏的口碑又極好,想要整他還真不容易。
現在機會來了,山賊們有了後雖然不知道那大胖小子是從哪裏來的,但褚大人能看得出來四個賊首是將這小家夥當成了寶貝,所以他才會在下山之前狠狠地刨個坑把譙天授給推下去。
褚大人的算盤打得很精,可以說在他開口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譙天授今生再無揚名天下的機會。這老家夥若不願意留在山上當然是最好的結果,被激怒的山賊把他一刀給剁了也合情合理。屆時非但是除掉了一個最大的隱患,還能利用這事來威脅山賊替自己多辦實事。
對於譙天授會不會犯了糊塗真留在山上教書育人,然後傾盡全力搗鼓出個當世奇才來,褚大人也完全不用擔心。畢竟那個叫雲翊的小子身份在那裏擺著,即便是到了連中三元的那一刻,褚大人也有把握讓那小子承認是從官學出來的。否則隻需把他的身份公開,自己頂多是背個失察的罪名,雲翊卻要落個欺君之罪,功名被奪算是最輕的懲罰,發配充軍甚至是抄家滅族都不意外。至於甘為賊師的譙天授麼,一個人文連氣節都失了,還有什麼值得顧慮的?
“老東西,最後再問你一次,到底收還是不收?”對於褚大人的心思,何通等人還真不太清楚,但他們卻知道有了譙天授在光耀門楣的希望也就大了一分。
“不收!”很幹脆直白的回答,任由何通等人磨破了嘴皮子,聽憑那些站班的嘍嘍發出震天恫嚇聲,譙天授都不為所動。秉持著有教無類的宗旨,他不介意給山賊當先生,如果能讓這群不尊禮儀的東西能改邪歸正那當然是一大成就,拒絕為唯一原因是態度問題。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作為一個文人最基本的骨氣。
“不收是吧?來人啊,把他給押下去嚴加看管!明天接著審!”褚大人什麼都算到了,卻偏偏漏掉了最關鍵的問題。何通等人的便宜外孫現在還小,即便隻是進行啟蒙教育也得等上幾年,有的是時間跟這老頑固慢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