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銅牆鐵壁(中)(1 / 3)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我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急著趕路,如果我不急著趕路就不會被雷劈,不被雷劈我也就不會囫圇個躥到到宋朝來,不到大宋朝我也就不會……”雙手抱頭蹲在女牆後麵,在身旁眾人鄙夷的目光中神神叨叨地不停念叨著。並非謙虛更非無聊,雲翊這一次還真就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朱熹親筆寫就的檄文原本就已經夠讓人生氣的了,偏偏雲翊這小妖孽在往金兵大營裏送檄文的時候還使了點缺德的損招。三十多個已經餓得頭暈眼花的金兵俘虜,被五大三粗的烏合之眾強行剝去了衣物,背上還被人依葫蘆畫瓢刻滿了歪瓜裂棗的大字。

這還不是最缺德的,比這更損的是雲翊左看右看始終覺得被俘金兵就這樣放了出去實在有礙觀瞻,於是又讓人切掉了他們的耳朵割掉了鼻子,免費給剃了個陰陽頭不算,更直接抄起一板磚“啪”地一聲拍掉了人家滿口俐牙。也幸虧這小妖孽當初答應了朱熹,要把檄文一字不差地送到金國人麵前去。否則真要是依著他那吝嗇到骨頭縫裏的性子,肯定會省下臂粗的麻繩,而直接把被俘金兵給扔下城去。

使出了這種缺德帶冒煙的手段,雲翊希望達到的目的很明確,他就是要去徹底激怒城外金國騎兵,讓敵人在後續部隊達到前就展開進攻。

在冷兵器時代,士氣往往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雖說雲翊手下就一群烏合之眾,完全談不上什麼士氣更不怕被人打擊,但也不能總是這樣成天蹲在城頭無所事事地看這人家進攻方忙活啊。畢竟這搶來的糧食也還是糧食,山賊也沒多餘的錢糧來養活一幫子閑漢。

既想讓手底下的烏合之眾吃飽喝足後運動運動,又不願意付出太大的代價,這事還真就難不倒雲翊。現在圍城的是金國騎兵,別看他們在野戰場上挺威風的,卻也沒什麼有效的攻城手段。依托堅固的城池,把對手給氣得七竅生煙倉促發動進攻,借機宰掉那麼百八十個敵人,能不能振奮起士氣不太重要,至少將來真到了需要派人出城偷營的那一刻,吊在屁股後麵的追兵也會少那麼些不是?

激怒敵人的手段是損了一點,可真要說起來雲翊這主意還算是勉強湊合,糟糕的隻是這小妖孽嚴重低估了金國騎兵所擁有的實力而已。大金國勇士所乘戰馬是沒學過梯雲縱那種高深的武功,沒法一下子就躍上數丈高的城牆,可人家既然敢來,敢於在盛怒中發動進攻,真就沒點憑仗?

那什麼高橋馬鞍和馬蹬都是眼下正在北邊草原上流著鼻涕耍無賴的小狼崽子所發明的說法簡直就是胡扯。事實上,無論是文獻還是考古實物都證明早在東漢末年高橋馬鞍就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馬蹬的發明年代稍晚,卻也已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成為了軍中製式裝備。金國統治者就是再愚昧再食古不化,都在中原大地上混了這麼多年,能忽略掉這倆種寶貝?

而有了高橋馬鞍和鐵製雙馬蹬,騎射什麼的自然也就不是難事。雖說在高速移動的戰馬上射出的弓箭命中率是稍微差了點,可幾千支利箭同時破空襲來,那場麵也確實夠唬人的。至少,雲翊和他手下那票烏合之眾現在就不得不無比憋屈地蹲在女牆後麵躲箭。

“牙吾塔,帶著你手下重騎給本帥衝上去!”依靠手頭上的兩萬騎兵,一舉攻克宋軍重兵把守的城池,金兵統帥還沒天真到這個地步。他很清楚,自己可以發動進攻可以教訓對手,但絕對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手段,給麾下大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幸運的是從成功收複保川,到踞城而守抗拒金兵,雲翊一共隻獲得了兩天半的時間來布置防禦工事。在這麼段的時間之內,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事情做得麵麵俱到,事實上雲翊能夠修複吊橋,並把那幾扇城門給重新安裝到位就已經出乎了金國統帥的預料,至於其他的地方麼,在他眼中簡直就是破綻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