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的話金兵統帥真不想在保川北門繼續投入兵力,眼睜睜地看著大金國勇士們就那樣一波一波地慘叫著倒在甕城之內,所能換來的隻不過是宋國烏合之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歡呼聲。
能夠指揮數萬大軍的金兵統帥肯定不會太笨,雖然沒讀過幾年書,卻也知道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的道理。就在那千餘重騎全軍覆滅之後,平日裏冷靜睿智的他動了真怒,不顧身邊眾將的大力勸阻,力排眾議對保川城發動了全麵進攻。
消停了沒多久的東西南三門烽煙再起,明知道城內宋軍不會有絲毫憐憫之心,金兵統帥卻依舊下令組建督戰隊驅趕著那些為他們運送物資的漢人充當炮灰。似乎他已經下定了決心要和宋軍拚消耗,利用自己身後有個強大的大金國,能夠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把城內守軍給活活累死。
然而,隻有金兵統帥自己的心裏清楚,其餘三門的進攻隻不過是在虛張聲勢攪亂對手的視線而已,他真正的進攻方向依然是北門。不是因為固執更不是因為腦容量有限轉不過彎來,搞不清楚是軍中哪些家夥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居然讓一塊磨盤巨石飛過了高聳的保川北門城樓結結實實地砸在了甕城城門之上。
木屑橫飛,一個臉盆大小的豁口不但讓金兵統帥隱約看到了城內的建築物,更讓他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北門確實是宋軍整個防禦工事中最薄弱的環節,當證實了心中的想法之後,他很清楚這場戰爭的勝負很可能就取決於他有沒有魄力繼續和對手賭下去。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這萬骨不光是敵人,還會有自己所率領的勇士。如果能用區區數萬人的血肉之軀鋪平一條通往勝利的大道,金兵統帥絕不會有絲毫猶豫,畢竟他現在所使用的大多數都並不是他的族人。
守城的宋軍妖孽能夠祭出了以殺止殺的絕招,用血腥的手段阻止了同胞的進攻。但大金國勇士是天底下最仁慈的主子,代表著這個世界最先進的文明,哪能做出這種缺德事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什麼事都談錢,那顯得多庸俗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得那些個漢人感激涕零主動充當炮灰,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風範麼。
反正被抓來充當苦力的漢人都生活在大金國境內,誰還沒個三親六戚的?退吧,退了咱大金國勇士也不攔著,頂多就是上奏朝廷通知各地官府,閑得沒事做了就找上門去來個誅連三族而已。
往前,去迎接同胞們無情的屠殺,在痛苦的掙紮中結束這卑賤的一生。往後,不但需要麵對大金國勇士手中明晃晃的戰刀,更會為自己的家族帶去滅頂之災。兩者孰輕孰重也不需要旁人解釋,炮灰們就能夠做出自己的正確抉擇。
進退維穀,原本隻是被抓來充當苦力的炮灰們凝聚起了胸中殘存的勇氣,撿起了五花八門的兵刃,雙眼通紅咆哮著衝向保川城頭。將刀槍捅進宋軍的身體內,用宋軍的鮮血去換來自家人片刻的安寧,這就是那些生活在金國土地上被人當作了炮灰使的大宋子民現在唯一的念想。
雖說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但走投無路的炮灰們所迸發出來的戰鬥力也確實不容小覷,在他們悍不畏死的進攻中,東西南三門守軍麵對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傷亡。也直到這一刻,守城的烏合之眾和朱熹才明白了雲翊為何會那樣狠毒,因為這就是一場生存之爭,勝利隻屬於更加無情的一方。
眼看著前一刻還在與自己並肩作戰的袍澤倒在腳下,守城的烏合之眾徹底憤怒了,終於將雲翊一直都在渴望他們釋放的那股獸性釋放了出來,拋棄了一切不該有的善念,這一刻他們不再介意化身為六親不認的野獸,因為他們也需要生存。
有傳言稱武學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招勝有招,而在戰場之上,當烏合之眾撞上了炮灰,兩股同樣沒有經受過任何正規訓練的勢力都在竭力爭取活下去的權利時,所使用的手段能讓正規軍看了都為之膽寒。
在這場你死我活的戰鬥中,守城的那群烏合之眾顯然更具有優勢,因為宋金兩國外加他們那個無恥的主帥為他們修建了堅固的工事,讓他們能夠居高臨下將死亡與痛苦帶給那些在金國人屠刀之下發動進攻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