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全城逃亡(下)(1 / 3)

臘月初八,傳統的臘八節。無論是作為華夏民族自古相傳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日子,還是作為從天竺引入的糟粕中所言某個蛤蟆頭得道的日子,都勉強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慶。宋人也會跟還有幾十年才會出生的詞人周密的說法一樣,在這個時候做上一大鍋熱騰騰的臘八粥。

然而,或許是在金國人統治期間沾染了些野蠻習氣的緣故,也或許是朝廷才為嶽武穆平反昭雪沒多久普通民眾還不大敢明目張膽地進行祭拜,保川城內的十餘萬軍民並沒有一個人想到應該去遵循這個傳統。

跳出敵人的包圍圈,避開肯定會遭受的血腥報複,這是保川城內軍民最近一直在進行準備的事情,可等這一天真的來到後卻沒人能夠保持心靈的平靜。沒人知道出城後需要麵對多少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更沒人知道包括自己在內還有多少人能夠平安抵達大宋境內。

全城超過九成的百姓決定參與到雲翊的逃亡大計中,給出的理由卻異常簡單,就因為這一次朝廷的軍隊沒有拋棄他們!即便組成這支王師的是一群烏合之眾,即便這群烏合之眾從來就沒有承諾過一定能護得住所有人的周全,但隻要他們還有帶上全城百姓共同求生的那份心思,而不象其他官軍那樣不管不顧地自行潰逃,就值得善良的百姓們把身家性命交到這群烏合之眾的手上,一起去麵對任何未知的風險。

頭戴各式各樣的毛皮帽,肩上扛著大大小小的包裹,穿著五顏六色臃腫的宋版羽絨服,腳踏外形差不多質量卻參差不齊的滑雪板,保川城內的百姓們一大早就從各家被拆得四零八落的破屋走了出來。

帶上了幾輩人才積攢下來卻少得可憐的家當,最貼身最隱秘的地方揣著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自己生命還重要的東西——祖宗牌位,對於已經遭受過一次蠻族奴役的百姓們來說,絕不希望再次讓自己的祖先蒙羞。這一次,他們將用自己的生命對雲翊的決定做出支持。

井然有序地朝著除北門以外的保川三門前行,一路上沒有竊竊私語沒有噓寒問暖,有的隻是緊張與不安。一個細微的眼神,一個不經意間的動作,所表達出來的卻是相互之間的訣別。所有人都在靜靜等待,等待雲翊下令炸毀城門開始逃亡的那一刻。

“豎子!城內軍民業已集結完畢,何時可以開始突圍?”同樣惶恐不安,朱熹卻還要裝出一副平靜的模樣,輕撚著幾根稀鬆的胡須,似乎正在渴望著出城與敵決一死戰。

“現在還不能著急,再等上半個時辰……”心情同樣無比緊張的雲翊遠遠地眺望著金軍大營,炊煙正起,看來對方已經開始起床做早飯準備前來接收保川城了。

當初在製定計劃的時候,有著豐富逃生經驗的戚老三與董富等人都建議應該挑個好時間,趁著金兵不備率領全城軍民開始逃亡,包括朱熹在內的幾乎所有人也對此表示了讚同。可唯獨有一個人例外,那當然就是雲翊這個小妖孽了。

戚老三等人的建議中規中矩,卻忘記了眼下所處的環境,在金國人的腹地內發動十餘萬人經行大規模遷徙,這有可能瞞得住麼?城外的金兵是有可能因為一時的疏忽大意而犯下錯誤,但等他們回過神來意識到又一次上當受騙後能不采取行動?

別看在城市攻防戰中金兵吃了大虧,可人家在野外戰場上依舊有著心理優勢。使用了滑雪板後能夠跑得比騎兵快,那也隻是理論上的而已,十多萬人拖家帶口老的老小的小,出城之後的行進速度至少要比在城內滑雪場上慢一半,這要是被金兵給追上了那還真不是鬧著玩的。

雖然沒有承諾會讓城內軍民都活著回到大宋,但雲翊還是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減少不必要的傷亡。而紇石烈誌寧所統帥的八萬金國鐵騎已經南下去威脅虞相公身後,臨洮路的兵力依舊空虛,短時間內正真能夠形成威脅的也就是城外那支金兵。

在出城逃亡的同時就想辦法拖住對手,使損招把城外金兵給打痛打殘,打得他們就是想追也沒那實力,讓金國人即便是要圍追堵截也隻能耗費時日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員,這樣才能盡可能地為保川城軍民爭取到更多逃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