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們來了多少人馬,就把官家給嚇成了這副德性?”隆興北伐時湯思退就敢攛掇著金兵進擊兩淮逼迫大宋朝廷議和,現在有反對孝宗出兵的官員會再次站出來幹同樣的事,好像一點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雲翊現在急需知道的就是完顏雍到底派出了多少人馬去偷襲臨安府,把雄心勃勃的孝宗皇帝都給嚇得要答應和談了。
“不多,就五千輕騎!”為了防止別人聽不清楚,聶僂還煞有介事地伸出個巴掌晃了又晃。
“什麼?”雖然早就知道了金兵圍困臨安府的消息,可猶豫聶僂在雲翊回來前怎麼也不肯說出具體戰況,朱熹和陸遊等人這也是首次聽說對方的兵力部署。
五千輕騎就能嚇得孝宗皇帝認輸?這不是在開玩笑吧?要知道臨安府作為大宋朝廷的臨時棲身之所,不但牆高城厚還駐紮著近十萬的禁軍呢。禁軍哦,又不是雲翊帶過的那種烏合之眾,其戰鬥力甚至遠在孝宗和虞允文這次帶出去教訓金國人的那些普通正規軍之上。即便這些個家夥平日裏養尊處優都成了繡花枕頭,可這兵力對比擺在那裏啊,十萬對五千又還占據堅城,再怎麼著也不至於被人給嚇成這樣吧?
“真的就五千輕騎。”不但再次確認了自己的說法,聶僂還有心情繼續對屋內眾人進行打擊。“我家公子就曾奉旨出城犒軍,那六萬斤糧食和兩百頭大肥豬還是小的親自給押送到金兵大營內呢,保證不會有錯。”
“……”屋內眾人徹底無語,敵軍兵臨城下,大宋朝廷不思抗擊反而還送糧送肉,這事幹的都讓人找不出合適的詞彙來做出表揚了。看來完顏雍有必要在此戰之後繼續表示出他的友善,至少也得把大宋的太上皇認作孫子什麼的,這樣才能顯得更加親切。
“難道我大宋朝堂之上就無人敢於挺身而出?”好不容易緩過了神,朱熹第一個做出了反應,他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有啊,當然有了!”聶僂心地還算善良,沒有胡編亂造給出讓朱大忽悠傷心欲絕的回答。“慶王不就在嶽家那小子的攛掇下站出來了麼,可這結果如何您不也能從我家公子的信上看出點端倪?”
“老夫自然知曉,老夫自然知曉……”囁囁喏喏地,兩眼目光渙散的朱熹緩緩地朝著地上跌落。
“先生,到底發生了何事?”一個箭步上前,彭龜年及時攙扶住了朱熹。朝廷突然決定議和這件事就夠讓人感到震驚了,他完全想象不到還能有什麼更可怕的事情能把朱熹都給嚇成這樣。
“何事?還能有何事?立恭王為太子唄。”雲翊也還沒空去看到褚南的親筆信,但他卻能準確地說出事情真相,因為那都寫在書上呢。當然了,史書所記載的冊立趙惇為太子的原因與眼下這場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的宋金大戰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
“立恭王為太子?廢長立幼?這……這不是取亂之道麼?官……官家怎能……怎能……”接下來的話彭龜年可不敢再說了,說下去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了會隨時被人當作把柄給扔出來威脅到自己的前途與生家性命的。
“雲少爺這腦子就是好使,居然能一語中的。”伸出個大拇指把雲翊給誇了一番,聶僂這才免費提孝宗解釋道:“我家公子也說了,官家此舉實屬被逼無奈,人家完顏雍派五千輕騎南下就是要逼他議和順便冊立太子呢!朝堂之上除了慶王和那嶽家小子又沒人敢領軍抗敵,官家能不掂量一下拒絕的後果?”
“元晦先生,子壽兄,你們也別傷心了,就這種事以後多經曆幾次會習慣的。”其實雲翊想說的是不就給指定了個太子麼,又沒有直接讓恭王做皇帝,人家完顏雍這做大宋皇帝叔叔的還是挺講道理的。
“豎……豎子!”顫顫巍巍地伸出個手指頭,朱熹突然覺得與其就這樣被冷嘲熱諷的雲翊給氣死,還不如繼續聽點噩耗而吐血身亡呢,至少後者還能為他留下個憂國憂民的好名聲。“此次我大宋派去與敵談判的使者是何人?”
“使者?”撓了撓頭,聶僂在眾人焦急的目光中突然一笑,對著同樣被朝廷噩耗所打擊得心疲力竭的陸遊道:“要說起來,這位還是陸先生您的老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