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能夠受命出使大金國,主持停戰和談事宜,梁克家都沒鬧清楚自己是哪輩子積了德才能撈到這麼個好差使。要知道他平日裏也沒少站在大金國主子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為大宋朝廷出謀劃策,可真要論起跟主子們見麵麼,這還是第一次。
好在鬧不清楚派自己出使的原因不重要,作為大宋首先談判代表的梁克家隻需要搞明白一件事就成。這次與大金國的談判,他名頭雖大卻隻是個傀儡而已做不了什麼主,關鍵的時候還得聽那位少年副使的才行。
“世伯毋須擔憂,依小侄愚見……”秦塤,大宋朝眼下碩果僅存的一位不是狀元的狀元郎,讓遠在千裏之外的陸遊恨得牙癢癢的大宋談判團副使。說他不是狀元,那還真沒冤枉他,雖然有秦儈那種隻手遮天的爺爺照顧著,可他就是沒中過一次狀元。
紹興二十三年在朝廷專為皇室宗親、達官顯貴子弟們安排的“鎖廳試”中,如果不是主考官陳之茂胡鬧,人家又怎麼會屈居人下讓陸遊拔得頭籌?
紹興二十四年禮部省試,好不容易才說服禦史中丞魏師遜跟禮部侍郎兼大學士湯思退想法把陸遊給踹出了科考場撈到個第一,誰知道殿試時又碰上高宗皇帝頭腦發暈欽點了張孝祥為狀元,最終學究天人的秦塤秦大才子也隻能憋屈地被扣上一頂探花的帽子。
自認有狀元之才卻無狀元之名的秦塤可沒少怨天尤人感歎自己的命運多舛,或許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怨氣才感動了上蒼,機會又一次擺在了這個懷才不遇的秦儈嫡孫麵前。憑借父輩們與大金國建立的良好關係,他在大宋朝廷風雨飄搖的關鍵時刻落入了太上皇眼中,臨危受命被指派為了此次出使金國的談判副使。而為了能讓他盡心竭力地替大宋朝廷辦事,太上皇這次甚至還私下許諾,隻要把這差使給辦好了就在下次的科考中欽點他為狀元郎,為他這個當世奇才正名。
就在秦儈咽氣世人都以為秦家沒落的時候再沐天恩,秦塤在感動之餘能不盡心竭力地辦好這差使?為了能夠更有把握地與金國人簽署新協議,這一次秦塤硬是纏著自己的父輩們花費好幾天功夫認真研究過各種應對之策,最後還成功地說服太上皇將孝宗皇帝劃設的底線給抬高了整整一倍。如果這都還不能體現出誠意打動完顏雍,他還能有臉說自己是秦儈的後人?
“伯和賢侄不可將此事等閑視之,須知談判桌上雖無戰場之風險卻也是瞬息萬變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一正兩副,這可是使團的標準配置。梁克家與秦塤有才,但畢竟都是第一次出使經驗難免不足,這個時候當然就需要有一位肱骨老臣在旁協助才對。
遺憾的是本應作為最佳人選的湯思退湯老大人最近身體不好需要靜養,否則的話也確實輪不到梁克家為正。不過嶽飛那種精忠報國的絕世良將不好找,但大宋畢竟人才濟濟敢在談判桌上賣主求榮的也著實不少。這不,昔日的秦儈心腹幫著秦塤收拾過陸遊的魏師遜就來了?有他在旁邊幫村著,即便是完顏雍提出再荒唐的條件也不是問題。
“世伯教訓得是,小侄確實有點輕浮了。”做出了非常誠懇的道歉,秦塤想起了離家時父輩們的殷殷囑托,大金國主子們都是愛惜名聲的謙謙君子,他們對於那些不合理的條件也不會當麵反駁頂多也就是不屑一顧而已。想要圓滿地完成此次任務回家證明自己的才華,僅有手頭上的那點東西是不夠的,還得想法多給弄點添頭才行。
“隻是如今十萬天水大軍已然歸順我大金,小侄又應該從何處入手?”時過境遷,隨著秦儈的咽氣秦家勢力也是大不如前了,想要多送點添頭的秦塤這時候才猛然發現自己還能夠拿出手的東西實在不多。
天水軍五萬戰兵八萬輔兵,能送出如此重的見麵禮秦塤還得感謝他爺爺,要不是負責領兵的大將是當初秦儈的心腹,他就是有這心也不能如此輕易地就做到一切。就隻不知道那個遠在千裏之外的小妖孽在得知此事後,是該感謝褚南鬼使神差地派出聶僂忽悠得朱大忽悠莫名其妙地傳書撤軍讓他逃過一劫呢,還是應該把秦儈從地裏給刨出來鞭屍八百以示感謝。
“賢侄此言差矣!”即便是老沉持重的魏師遜在這個時候也沒想到,就因為他們拖拖拉拉的辦事效率沒能讓天水大軍迅速完成整編對前去保障其後方安全的雲翊反戈一擊,而讓大金國失去了何等重要的契機。“天水軍雖已歸順,虞允文那廝不還……”
虞允文大軍?猛地一拍腦袋,秦塤這才恍然大悟過來。對啊,自己怎麼就把那幾十萬人馬給忘記了呢?東線戰場有孝宗皇帝親自坐鎮,想要收拾他們的難度不小。但西線的虞允文兵團不一樣啊,昔日的恭王如今的太子殿下不早就使手段切斷了他們的補給麼,現在想個法把他們送給大金國好像也沒什麼困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