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水滸傳》一書,作者俞萬春(字仲華,1794—1849)自名為《蕩寇誌》。或許正因為作者在引言中已點明“這部書乃是結耐庵之《前水滸傳》”之故,該書初刻時即名之為《結水滸傳》,且古月老人序雲:“庚戌冬,故友仲華之嗣君伯龍來,出其先人《蕩寇誌》遺稿。餘夙知仲華之有是書也,特未嚐索觀。今乃一見之,覺其發微摘伏,符合耐庵,因囑其嗣君曰:《蕩寇誌》固先人之遺名,盍直而言之曰《結水滸》?”本書今次出版,取《結水滸傳》一名,既有來曆,亦為與《續四大名著》相切。更何況是書直承耐庵七十回本,以七十一回開篇,此名實在恰切不過。
我社出版《中國古典小說普及文庫》收入的《結水滸傳》,以湘潭大學圖書館藏同治十年刻本(玉屏山館藏板)為底本,校以他本,擇善而從,加以標點、整理,力倡“原汁原味品經典,賞心悅目讀名著”,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
這一部書,名喚作《蕩寇誌》。看官,你道這書為何而作?緣施耐庵先生《水滸傳》並不以宋江為忠義。眾位隻須看他一路筆意,無一字不描寫宋江的奸惡。其所以稱他忠義者,正為口裏忠義,心裏強盜,愈形出大奸大惡也。聖歎先生批得明明白白:忠於何在?義於何在?總而言之,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乃有羅貫中者,忽撰出一部《後水滸》來,竟說得宋江是真忠真義。從此,天下後世做強盜的,無不看了宋江的樣,心裏強盜,口裏忠義:殺人放火也叫忠義,打家劫舍也叫忠義,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義。看官你想,這喚做甚麼說話?真是邪說淫辭,壞人心術,貽害無窮。此等書,若容他存留人間,成何事體?莫道小說閑書不關緊要,須知越是小說閑書,越發播傳得快,茶坊酒肆,燈前月下,人人喜說,個個愛聽。他這部書既已刊刻行世,在下亦不能禁止他。因想當年宋江並沒有受招安、平方臘的話,隻有被張叔夜擒拿正法一句話。如今他既妄造偽言,抹煞真事,我亦何妨提明真事,破他偽言,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況夢中既受囑於真靈,燈下更難已於筆墨。
看官須知,這部書乃是結耐庵之《前水滸傳》,與《後水滸》絕無交涉也。本意已明,請看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