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回 辟邪巷麗卿悟道 資政殿嵇仲安邦(2 / 3)

三人緩緩的吃些飲食,慢慢的換了衣服,都到越國府來。此時天彪出使已回,正在府內,聞希真到來,迎入裏麵,聽得哭聲聒耳。隻見那劉慧娘梳妝嚴肅,垂眉閉目,麵色如生,端坐在當中,許多人圍著,哭做一團糟。雲龍含淚迎著希真道:“周身還火熱的。那日的事,老伯說不妨,今日還可不妨麼?”希真笑道:“他大事已畢,你隻管要他活在這裏做甚?”雲龍聞言甚是駭然,想道:“恁的同他有仇!”希真上前,止住了眾人啼哭,叫把他頭發打散,兩路分開,露出囟門。希真拱手笑道:“賢甥女,恭喜!你時常對我說,七層寶塔隻剩一頂,今日完功了,可喜可賀。”又見他手裏還拿著日常用的一把鉗兒,一柄錘兒,希真劈手奪來,丟去一邊,喝道:“你還把持著他則甚!”遂說偈曰:

無丹無火亦無金,拋卻鉗錘沒處尋。還你本來真麵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說罷,麗卿上前拍他的囟門,叫道:“秀妹,化也,化也!”那慧娘端坐不動。希真道:“咦!”又對他念了些真言,慧娘隻是不動。麗卿又要去拍,希真擋住道:“不要隻管催他,我知他的意了。”遂喝道:“賢甥女聽我的話!此地不是你賣弄陽神的所在,你要去便去,不可驚了大眾,弄得他們如醉若狂,將來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都是你的罪孽,你可省得麼?”隻見慧娘的屍身,把頭連點了好幾點。眾皆大驚。麗卿又拍著叫道:“化也!”隻見慧娘顏色頓變,豁地囟門十字分開,霎時間身體冰冷,氣息俱無,果然化了。希真對眾人道:“你們這番隻管哭罷。”眾人被希真一番做作,倒弄得哭不出來,都問希真道:“這是何故?”希真道:“什麼河故井故!賢甥女頓漸兩路都到了盡頭,他已虛空粉碎,隻等我來,他就要大顯神通而去。是我不許他如此,他悠悠的走了。個個人能學得他來,還說甚麼。”

眾人方才明白,轉悲為喜。隻有雲龍兀自痛哭不已。永清上前勸解,雲龍一麵哭,一麵說:“總然生天,人世卻不能再見。何不就教他顯了神通,也教我好放心。”希真未及回答,天彪高叫道:“癡兒子,不要著迷了!什麼相信不相信,你也不必悲傷,也不必欣羨,你讀儒書,可曉得孔子曳杖、曾子易簀的故事?”雲龍道:“曉得。”天彪道:“卻又來,你能做到那個地位,豈遜於他們?他又不來驚大眾,各人走各人的路,由他去休。”希真回顧永清、麗卿道:“我那日說的話何如?”永清、麗卿都點頭。天彪稱謝希真道:“費仁兄盛心。但小媳如此全歸,棺木不便盛殮,隻好用佛龕罷?”希真道:“也不必,我教他自來收拾。”便走出天井高叫道:“劉慧娘,你自赤灑灑地去了,這幻殼還留著他做甚?”不多時,隻見慧娘的幻殼口裏、鼻裏、眼裏、耳裏都冒出火來,焰騰騰的把四肢百骸髒腑毛發化得幹幹淨淨,歸於太虛,一毫不見。卻又奇怪,周身衣服做一堆兒脫落,連線腳都不焦。這叫做戒火自焚。後來的和尚道士學他不來,隻於死後堆起柴來硬燒,這叫做死屍該晦氣。天彪具棺木將衣服殮了,率眾人舉哀行禮。希真等辭別回去。

天彪一麵申奏天子,隻說病故。天子亦震悼不已,降旨追封忠慎淑惠楚郡開國縣君忠智一品夫人,又賜禦祭一壇,墳墓準用禁器,又遣公主賜吊。天彪、雲龍都上表謝恩。

過了幾日,希真上表再三乞休歸山。天子留他不住,隻得問道:“卿要入何山?”希真道:“嵩山。”天子道:“乃祖陳希夷先生華山成道,你卻為何愛嵩山?”希真道:“嵩山近帝都。”

天子歎息不已,遂傳旨飭令該處地方官,擇嵩山吉地,建造一座忠清觀,送希真到彼修煉。希真謝恩,就天子前繳了輔國大將軍、魯國公的印信。次日,祝永清、陳麗卿亦上表乞休,隨希真去。天子不悅道:“陳希真有言在先,朕已應許。祝永清年正富強,正當報效,何得亦要退閑?朝臣都如此效尤,成何體統!”傳旨申斥。永清不敢再奏。麗卿又上表奏道:“臣妾係女流,戰陣之外,一無所長,叨沐聖恩,過分逾格。今臣妾父希真老而無子,臣妾不親侍朝夕,實為魂夢難安。臣妾夫祝永清,哀臣妾之請,亦無異言。伏望天慈,聽許烏私。設或天威有事四夷,臣妾犬馬餘生,報效有日,臨表涕泣。”天子念其誠悃,竟批準了。

希真、麗卿都人宮謝恩辭駕,轉來收拾行裝。祝永清歎道:“泰山與卿姐都脫離塵俗而去,惟有我無此福緣。”希真道:“非然也。官家如此倚任於你,你豈可負恩?雖要出世修道,也不可乖背倫常大義。如今你已受真傳,隻須刻刻不忘,先將煉己工夫做起來,因緣到了,自有脫離之日。”永清領諾。

次日,希真、麗卿都束裝起行,天子命眾公卿祖餞。那麗卿已改道姑打扮。眾人都道他們年少夫妻,不知怎樣分別,那知全然無事,都喜笑顏開。此時郊外一片熱鬧,自不必說。眾人送別回去,獨天彪父子又送他們父女一程,到了地頭,各自分別。天彪領了雲龍回去。

後來雲天彪匡輔天朝三十餘年,治績昭彰,享壽八十四年而終。史館中名臣、儒林兩傳,均載其名。雲龍從父闡揚儒教,亦名列儒林。祝永清勤王事四十餘年,告老退歸,隱入浙江西湖韜光山,修養丹道,終成正果。

話中單表陳希真同女兒陳麗卿辭朝起行,身邊隨從隻有一個尉遲大娘。其桂花、佛手、玫瑰、薄荷四個丫環,在京中伏侍永清,都不同行。當時兩主一仆,取路嵩山。所過州縣一切迎送禮儀,不必細表。

不日到了嵩山,隻見那所敕建的忠清觀,已在那裏並工創造,希真、麗卿且在就近道觀中暫住了。不一月,忠清觀告成,希真與麗卿進去。隻見三間三清正殿,兩帶遊廊,進去三間精舍,兩座廂房,後麵一所小園,一副廚灶。基址不大,卻裝折得十分精雅,都是地方官遵旨幹辦的。希真歎道:“天恩深重如此,真無可報答也。”地方官送希真父女進了觀,又撥二名道童來觀服侍,縣官回去。希真自與麗卿在觀安息,道童擔水挑柴,尉遲大娘料理廚灶,青山綠水之間,別具幽閑逸趣。希真在觀內,日日修煉內丹,根基既固,傳授又真,精進勇猛,十月之久,大周天火候已全。麗卿親受指示,路程早已熟悉,且隻修習些築基工夫,有時出觀外觀玩山景,蒼鬆雲樹間,逍遙閑遊。端的是白雲深處隔斷紅塵,一切擾累摒除淨盡,心境安閑,工夫自然純熟。希真見他如此用功,也甚歡喜。

光陰迅速,倏已三年,希真早已功成行滿,便對麗卿道:“我明日將去也。”麗卿道:“爹爹到那裏去?”希真道:“我去廬山訪本師張真人去。”麗卿道:“爹爹去了幾時再來?”希真道:“我來則決定來,到則實不到。”麗卿吃了一驚,恍然大悟。希真便攜了書劍,離了忠清觀,飄然而去,從此杳無消息。

且說陳麗卿自送他父親希真去後,不上半年,便遣去了那兩個道童,也辭別了忠清觀,攜帶尉遲大娘,到天柱峰下,築一茅庵隱居。除侍仆尉遲大娘外,隻有煙霞作伴,猿鶴為鄰。先是嵩山南首有一離宮潭,潭內有條赤龍作怪,時常出現,傷人性命。希真在時,麗卿曾請希真用法斬除了他。希真默觀因緣,知此龍須女兒來驅除,所以自己不動手。及至去廬山時,將都篆大法、乾元寶鏡、大周天火符,盡傳授了女兒。那麗卿又費了許多苦功,祭煉了那口青錞寶劍,方才到那離宮潭,運飛劍斬了赤龍,除了一方大害。眾百姓感激,都稱他為救苦真人,到忠清觀裏布施供奉,絡繹不絕。麗卿恐累了道心,故此避居天柱峰下,一意修持,遂圓滿大周天火候,聖胎已成,嬰兒已能出現。他卻把細,不敢遠行,隻在草庵前後演習,行那三年乳哺,以待陽神堅固,忽被人蹤跡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