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能否放棄你的“車鑰匙”(1 / 1)

人際關係的原則是:

有舍才有得。

你滿足了對方,對方才會滿足你。

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你開著一輛車經過一個車站。

這時,有三個人正在等公共汽車:一個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憐;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夢都想報答他;還有一個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種你做夢都想娶/嫁的人,也許錯過就沒有了。

但你的車上隻能再坐一個人,你會如何選擇?為什麼呢?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對你性格的測試,因為你每一種選擇都有自己的原因。

老人快要死了,你也許首先想救他。然而,每個老人最後都隻能把死亡作為他們的終點站;你也許先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他救過你,這是個報答他的好機會。而有人認為你可以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再去報答他;難得遇到一個能讓你這麼心動的人,也許你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因為你可能永遠不會再遇到她/他了。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答案?

“給醫生車鑰匙,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公車!”

很智慧的一種回答。

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職員時的一道測試題,在200個應征者中,隻有1個人能夠把車鑰匙放棄,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並最終被錄用。

每一次講這個故事,大家都認為最後的這個回答是最棒的,但沒有誰能在一開始就想到。為什麼?因為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我們手中已經擁有的優勢——“車鑰匙”!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有時,如果我們能夠放棄一些固執、狹隘和優勢的話,可能會得到更多。

比如,很多職場人都抱怨過:“我真的很不喜歡這個人,我之前跟他交流過,覺得跟他的確很難溝通,但是由於某種關係又必須跟他有一些工作上的合作,怎樣才能讓溝通變得順暢一點呢?其實處理起來並不難,首先,你要做一個選擇:你是要結果,還是要情緒?”大家都回答要“結果”。當你堅信要結果的時候就要調節自己,因為你沒有辦法改變對方。你要清楚自己不能接受他的是什麼。一個人不能接受另外一個人,不是不能接受他整個人,而是他的某一方麵。其實,我們不能接受的隻是他身上的某一點或者某幾點而已。我們看不到對方身上的閃光點,這就會給自己增加壓力。

有的人不善於溝通,把別人得罪了,但是又想彌補一下,這說明他對對方還有一份認同,在乎這份友誼,更重要的是能夠放棄麵子問題,彌補的辦法肯定有很多。溝通不在於你說什麼,而在於對方聽到了什麼;不在於你說的感覺如何,而在於對方聽的感覺如何。

心靈悟語

選擇與放棄都是一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