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死亡,但我們不能因此說生命沒有意義。
萊格的爸爸是一位富商,但不幸患了絕症。臨終前,他見窗外的市民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蝴蝶,就對自己4個未成年的兒子說:“你們到那兒給我捉幾隻蝴蝶來吧,我許多年沒見過蝴蝶了。”
不一會兒,萊格的大哥就帶了一隻蝴蝶回來。富商問:“怎麼這麼快就捉了一隻?”大兒子說:“我用你送給我的遙控賽車換的。”富商點點頭。
又過了一會兒,萊格的二哥也回來了,他帶來了兩隻蝴蝶。富商問:“你這麼快就捉了兩隻蝴蝶?”二兒子說:“我把你送給我的遙控賽車租給了一位小朋友,他給我3美分;這兩隻是我用2美分向另一位有蝴蝶的小朋友租來的。爸,你看這是多出來的1美分。”富商微笑著點點頭。
不久,老三也回來了,他帶來了10隻蝴蝶。富商問:“你怎麼捉了這麼多蝴蝶?”三兒子說:“我把你送給我的遙控賽車在廣場上舉起來,問:‘誰願玩賽車,願玩的隻需交1隻蝴蝶就可以了。’爸,要不是怕你急,我至少可以收20隻蝴蝶。”富商拍了拍三兒子的頭。
最後到來的是萊格。他滿頭大汗,兩手空空,衣服上沾滿了塵土。富商問:“孩子,你怎麼搞的?”萊格說:“我捉了半天,也沒捉到一隻,就在地上玩賽車,要不是見哥哥們都回來了,說不定我的賽車能撞上一隻落在地上的蝴蝶。”富商笑了,笑得滿眼是淚,他摸著萊格掛滿汗珠的臉蛋,把他摟在了懷裏。
第二天,富商死了,孩子們在床頭發現了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孩子,我並不需要蝴蝶,我需要的是你們捉蝴蝶的樂趣。”
結果很重要,過程更重要。幸福快樂與否,不隻在於目的是否達到,還在於追求的本身及其過程。在所謂的成功學泛濫的時候,我們都給自己設定了大大小小的目標。人生的確需要目標來指引,來推動,但是在匆忙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的時候,別忘了享受其中的樂趣。
職場中的快樂隻在於每個月發薪水的那天嗎?隻在於每年年終時能拿到紅利或獎金嗎?當你把目光從最終的目標上挪開,自然會發現身邊有無數的感動與樂趣。最終的結果隻是我們人生需求的一部分,更多的意義在於,在每天的工作中,與同事間相互溝通、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任務。我們更珍惜的是,有時雖然我們盡力了,但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這時的相互扶持、鼓勵、淚水與汗水,比我們獲得了成功更為寶貴。
所以,職場中的回報更多的是在這段路程的體驗中,不隻在最終的結果上。理解了這個道理,就能收獲快樂。
心靈悟語
職場的回報不僅在最終的結果上,更在於過程的體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