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聰明才智,並不一定能發揮出來。要獲得相應的成就,還需要有一種精神——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精神。人生處處是挑戰,挑戰或許會伴隨著失敗,但是隻有挑戰才能給予我們動力,才能讓我們不斷前行。
成長秘訣:挑戰是成功的基石
人生本就是一場挑戰。那些希望一生寧靜、平安的人不敢挑戰、也不會挑戰,這樣的人多半隻會默默無聞地湮沒在歲月長河中。
很多時候,成功的機會是同風險疊合在一起的。要想抓住成功的機會,就得敢於挑戰,敢於冒風險,否則,就會喪失許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轉折的機會,從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無奇、毫無建樹。
有時候,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區別並不全在於能力的高低,而是在於是否具有敢於挑戰與采取行動的勇氣。
土壤裏,有兩顆種子。有一顆種子說:“我要生長,我要把根深深紮在土壤裏;我要發芽,我要感覺陽光的溫暖,我要每天清晨都感受到露水對我的祝福。”於是這顆種子真的開始生長了。
另外一顆種子說:“我很害怕,如果我把根紮得太深,我不知道在黑暗中會遇到什麼事情,也許泥土會傷害到我的皮膚;如果發芽的話,蝸牛會把芽吃掉;如果開花的話,也許會有人把花摘走,還是什麼都別做,等到安全的時候再說吧!”於是這顆種子什麼都不做,隻是在等待。
有一天,一隻小雞走過來,發現了這顆種子,於是就把它吃掉了。
兩顆種子同在土壤裏,為什麼一顆種子被小雞吃掉了,而另一顆種子從土壤裏衝了出來呢?因為第一顆種子對生活充滿熱愛,心中充滿希望,它敢於挑戰命運。它的毅力和它那不屈向上的精神使它破土而出——雖然它花了這麼多的精力,可它的收獲也不少;而第二顆種子不敢於挑戰,隻好待在土壤裏,隻能被小雞吃掉——它的這種生活是毫無意義的。
懼怕行動,不敢挑戰、不敢冒風險,求穩怕亂,想安安穩穩地過一輩子,這樣做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擁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會浪費掉自己的潛能,白白喪失了成功的機會。
有時,一個人本來可以摘取成功之果,分享成功的喜悅,可是最後卻因為不敢冒險而把它放棄了。這多麼令人惋惜啊!與其造成悔恨和遺憾,不如做一個敢於挑戰、敢於行動的英雄。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音樂指揮家。一次,他去歐洲參加指揮家大賽,在進行前三名決賽時,他被安排到最後一個參賽,評判委員會交給他一張樂譜。
小澤征爾以世界一流指揮家的風度,全神貫注地揮動著他的指揮棒,指揮著一支優秀的樂隊,演奏出具有國際水平的樂章。
在演奏中,小澤征爾突然發現樂曲中有不和諧的地方。開始,他以為是演奏家們演奏錯了,就指揮樂隊停下來重奏一次,但仍覺得不自然。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判委員會權威人士都鄭重聲明樂譜沒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難堪。
在這莊嚴的音樂廳內,麵對幾百名國際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不免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動搖。但是,他考慮再三,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
他的喊聲剛落,評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評委們立即站立,向他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前麵的選手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卻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放棄了挑戰。
在成長的路上,遭遇到風險是在所難免的。這是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清楚地認識到的,但他們仍充滿信心地在風險中爭取事業的成功。不過,每個人所能承受的風險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風險就會變成負擔,會對心理造成傷害。過度冒險帶來的憂慮會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麵。
因此,當自己準備進行挑戰時,必須考慮到自己能夠承擔多大的風險——這要根據個人的性格和條件來決定。風險一定得冒,但合理的冒險觀念是:去冒值得的險,然後設法降低風險。
敢冒風險並非鋌而走險,冒險者的勇氣和膽略是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的。順應客觀規律,加上主觀努力,力爭從風險中獲得收益,這是想要成功者所必須具有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