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1 / 2)

(3)測量步驟

1)平行度誤差測量

①測量前,擦淨檢驗平板2和被測零件1,然後將被測零件基準放在平板2上,並使被測零件的基準麵與平板工作麵貼合(以最薄的厚薄規不能塞入兩麵之間為準)。這樣平板的工作麵既是被測零件的模擬基準,又是測量基準,以減少測量誤差。

②將百分表裝入磁性表座,把百分表測量頭放在被測平麵上,預壓百分~0.5mm,並將指示表指針調至零。

③移動表座3沿被測平麵多個方向移動,此時,被測平麵對基準的平行度由百分表讀出,記錄百分表在不同位置的示值。

④所有示值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即為平行度誤差。

⑤判斷零件的合格性,作出實訓報告。

①將被測零件基準和寬座角尺放在檢驗平板上,並用塞尺(厚薄規)檢查是否接觸良好(以最薄的塞尺不能塞入為準)。由於該零件的被測表麵無法直接與角尺接觸,因此用標準量塊的測量麵將角尺墊高至測量部位。

②移動寬座角尺,對著被測表麵輕輕靠近,觀察光隙部位的光隙大小,或用厚薄規檢查最大和最小光隙尺寸值,也可以用目測估計出最大和最小光隙值,並將其值記錄下來。

③最大光隙值減去最小光隙值即為垂直度誤差。

④判斷零件的合格性,作出實訓報告。

3)跳動誤差測量

①擦幹淨被測表麵、基準、檢驗平板、V形鐵、偏擺儀頂尖等。

②根據零件的跳動要求,將零件的C和D基準(200-0.013)放在V形鐵上或者利用該零件的中心孔,將其裝在偏擺儀頂尖中,鎖緊偏擺儀的緊定螺釘,此時被測零件不能軸向竄動,但轉動自如。

③將百分表或千分表裝在磁性表座上,把百分表或千分表的測量頭輕輕放在零件的被測麵200-0.013上,並壓~0.4mm,然後將百分表指針調至零。

④輕輕轉動被測零件一圈,從指示表中讀出最大值和最小值並記錄,其最大和最小值代數差即為該截麵的跳動誤差。

⑤移動磁性表座,測量被測表麵的不同截麵,重複上述步驟,作出實訓報告。

注:測量時,測量頭要與回轉軸線垂直。

4)對稱度誤差測量

當對稱度公差遵守獨立原則,且為單件、小批生產時用普通計量器具來測量。

①測量時,工件1的被測鍵槽中心平麵和基準軸線分別用定位塊(或量塊)2和V形塊3模擬體現。首先轉動V形塊上的工件,調整定位塊的位置,使其沿徑向與平板平行(即指示表在定位塊外端和靠近鍵槽處示值不變)。

②然後,用指示表在工件長度兩端的徑向截麵內分別測量從定位塊P麵至平板的距離,即從指示表得到示值hAP和hBP。

③將工件翻轉180°,重複上述步驟,測得定位塊表麵Q到平板的距離hAQ和hBQ,分別計算在鍵槽長度兩端的徑向截麵內各自兩次測量的示值(hAP和hAQ,hBP和hBQ)之差,即hAP-hAQ,hBP-hBQ,其中,絕對值大者即為鍵槽的對稱度誤差。

2軸槽對稱度誤差測量

1—工件;2—定位塊(量塊);3—V形塊;4—平板以上幾種測量方法都是生產中常用的,除了要掌握測量方法外,還應注意量具的規格,如其中常用到的百分表或千分表,原則上若被測工件的幾何公差值不小於0.01mm,選用百分表進行測量,若公差值小於0.01mm,則選用千分表來進行檢測。

4.10習題

4.1試將下列各項幾何公差要求標注在3上。

(1)100h8圓柱麵對40H7孔軸線的圓跳動公差為0.018mm。

(2)40H7孔遵守包容原則,圓柱度公差為0.007mm。

(3)左、右兩凸台端麵對40H7孔軸線的圓跳動公差均為0.012mm。

(4)輪轂鍵槽對40H7孔軸線的對稱度公差為0.02mm。

4.2試將下列各項幾何公差要求標注在4上。

(1)320-0.03圓柱麵對兩200-0.021公共軸線的圓跳動公差0.015mm。

(2)200-0.021軸徑的圓度公差0.01mm。

(3)320-0.03左右兩端麵對兩200-0.021公共軸線的軸向圓跳動公差0.02mm。

(4)鍵槽100-0.036中心平麵對320-0.03軸線的對稱度公差0.015mm。

5.3表麵粗糙度的認識

5.3.1表麵粗糙度

任何加工方法所獲得的零件表麵,實際上都不是完全理想的表麵,總會存在著由間距很小的微小峰、穀構成的不平度。通常這種微觀不平度又稱為微觀幾何形狀誤差,用表麵粗糙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