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第七項 忠誠的修煉(1 / 3)

阿拉法特在七十五歲的高齡時終於結束了長達三年的監禁生活,在巴黎病逝。我不禁想起他那句擲地有聲的話:“今天我帶著橄欖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裏,不要讓橄欖枝從我手裏落下。”三十年前,阿拉法特在聯大訪問時如此發言。三十年後,他那句寧死不屈的誓言讓我感到一種精神力量的悲壯和神聖:“沒有人能夠把我趕出去,他們可以把我炸死,但我不會離開。”這就是精神的力量,這就是頑強拚搏、誓死不屈的精神。

我想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的根源大概就在於是否有這種“精神”吧!

思誠

“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詩句說的是漢武帝最寵愛的皇後陳阿嬌一生的失意乃至悲慘的命運。當初他們兩個情投意合,青梅竹馬,漢武帝曾為自己的愛妻許下“蓋金屋而居”的誓言,但是好景不長,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這個金屋卻成了隔離兩人的屏障,金屋貯之的諾言並沒保證她的一生幸福,她最後被貶長門宮憂鬱而終。

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青春歲月卻被無情地封閉在暗無天日的角落,被人冷落,被人遺忘,沒有愛,沒有一切,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失意呢?大概這種失意就叫做情場失意吧。

此外,人生還有官場失意、職場失意、賭場失意等等。不管是哪種失意都在一定程度上摧殘了人的意誌,讓人誌氣消沉,失卻生活的勇氣,然而那些偉人們是如何對待這種“人生失意”的呢?

李白在官場失意,鬱鬱寡歡,壯誌未酬,卻在詩壇上一鳴驚人;陶朱公在政界失意,險遭勾踐毒手而喪命,卻在商場上大展宏圖;愛因斯坦在故鄉失意,屢遭迫害,卻在萬裏之外的異國他鄉成就非凡,成為科學泰鬥;裏根在電影界失意,一直以來不被重視,卻在政界好運不斷,成為美國的偉大總統之一。

此處失意,並不代表在彼處也是如此,關鍵是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麵對失意,如果是以消極的心態對待,那麼心情將會更加失意;如果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那麼心情將會逐漸走出陰霾,走向陽光。

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有一次,我在一個遠親家短住,聽說他們那裏有一眼非常神奇的水泉,神似華佗,可以醫治百病。據說,曾經醫治好不少村民,有得了眼疾的,泉水給治好了;有被毒蛇咬的,泉水也給治好了。因此,村民都爭相傳說這口泉是白蛇娘子的化身,更有人說還親眼見過有一白衣女子常在泉邊佇立。

當時,村裏有一位剛剛三十歲的男人,他的腿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一條,人們都很同情他,他是家裏的頂梁柱,一家老小都靠他過日子,本來他家裏就很窮,加上這一災難,簡直是雪上加霜了。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泉水那裏祈求出現奇跡。某天,當他一跛一跛地行走在大街上時,他聽到路旁的人紛紛議論:“好可憐的人啊,我們這裏這麼靈驗的白蛇娘子也不能使他再有一條腿了。”他知道這是人們善意的同情,但是,他突然回轉身對他們說道:“我知道白蛇娘子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她永遠不會找回那條失去的腿,不過我會祈求她保佑我在沒有一條腿後,依然知道如何過好日子。”

後來,奇跡真的出現了,這個男人不再需要拐杖行走,而是按上了質量上好的假肢,它的靈活性與真的沒什麼兩樣。

當我懷疑也許真的是白蛇娘子幫了他時,我聽到村民們說:“這回真的是他自己辦到的。”他們說,這個男人練就了一手好字,他開始隻是在縣裏的報紙上發表,後來不知怎麼被北京那裏的書法家請去當教授了,他們還給他免費按了假肢。

古人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中難免會碰到種種失意的事,譬如這個失去了一條腿的男人,正值三十而立的年齡裏,他卻成了什麼也不能幹的廢物,人生中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失意呢?可是,他卻失意而不失誌,他不相信命運,而是堅強地相信自己,相信一切失意都不過是人生必經的磨煉,相信沒有什麼失過不去的坎,相信經過努力就能走出失意,走向成功。

有個快遞公司的年輕人乘飛機去別的國家送郵件,當飛機飛到大海上時,突遇風暴,頓時飛機失去控製而一頭栽到了海裏,其他的人都死了,隻剩下他還活著。

他遊了很久始終看不到岸,這片茫茫大海,前看不見頭,後看不見尾,後來他被海浪衝到了岸邊,睜開眼一看卻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小島。上麵除了有很多的椰子樹,其他的就什麼也沒有了,簡直連一個動物都沒有,更別說有人了。

一下子難以接受現實的他過了很長時間才反應過來,但他還是抱著一線希望。他看到那些郵遞的物品,於是打開來,用它們砍樹木取火,製造工具。

這位當代的“魯賓遜”,每天都翹首看著海上,希望有船來將他救出這個荒無人煙的小島。然而,很不幸,他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沒把船盼來。

島上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在最初忍了幾天之後,他再也受不了了,於是他想到喝椰子汁,找螃蟹吃,這樣勉強可以支撐一下。

他的心理開始崩潰了,一想到自己以後要在這個荒島上度過餘生,他就一陣恐懼。那樣的話就再也見不到自己心愛的妻子和孩子,他簡直覺得要瘋了。好在他還有隨真攜帶的家人的照片,他看著他們決心尋找回去的路。

於是他開始砍伐樹木,造船,他不分白天黑夜的幹活,為的是在漲潮前出發。後來船造好了——那是一艘用樹幹拚起來的隻有底板的簡單船隻,上麵隻能容下他一人。他在海上顛簸了整整兩個月,有好幾次差點被海浪打進海底,還有幾次差點被鱷魚吞噬,他頑強地與大海搏鬥著,終於靠著堅強的毅力劃了出去。

世界是公平的,它不會讓你永遠失意,也不讓你永遠得意,在得失之間徘徊,得與失構成了人生的全部。我們隻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至於因為失去而後悔,才能生活得更快樂。

當失意落魄的時候,想想鄭智化的那首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要問,至少我們還有夢。”人生有很多不幸與痛苦,隻要敢於麵對,終有一天會走過陰霾,看見前方一片湛藍的天 ……

麵對失意,成功者是如何做的呢?他們無一不是用失意來磨自己的劍,拿失意來祭自己的旗,用失意來鞭策自己,激勵自己,永不言敗,自強不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而著《國語》,屈原放逐而賦《離騷》,孫子刖足而傳《兵法》十三篇。還有東坡被貶黃州,將失意放在一邊,踩在腳下,吸天地之靈氣,得山川之厚贈,寫出千古不朽的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

成功提醒:

巴爾紮克說:“逆境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 麵對失意,鼓起勇氣,勇敢麵對,才能將失意轉化為動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多吃點苦是好事

苦的滋味是什麼?沒吃過黃連的人應該不知道什麼叫苦,可是,很多人沒有吃過黃連,卻也覺得苦,那是一種心靈上的苦,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苦。而這苦讓人感到生活的艱難,讓人更加珍惜幸福的日子,以此祭奠曾經苦如黃連的歲月。

新華聯集團的老總傅軍,就是吃過很多苦的人,他認為吃苦精神是他成功的核心素質之一,他總是說:“要是沒有吃苦精神,沒有這種付出,你不可能成功。成功與不成功之間就隔了一層薄紙,成功者是遇到困難能繼續想辦法解決,不成功著者是遇到困難就退縮了。”

傅軍從小吃了很多苦,在17歲時他失去了父親,他的母親當時身體也不太好。而姐姐在很遠的一個地方上班,家裏還有兩個妹妹和兩個更小的弟弟要照顧。可以說,家裏的生活重擔一下子落到了傅軍一個人身上。

艱苦的歲月使得傅軍突然堅強了許多,他一邊參加工作,一邊維持家用。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和災難接踵而至,先是一個弟弟去世了,而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家裏的房屋因為年久失修也轟然倒塌了。

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傅軍的精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他一下子感到生活從未有過的艱辛,而這一切盡管再難,也要勇敢承擔。

那時傅軍當公安特派員,每個月的工資是31塊,至少有20塊要給家裏用。“那時在公社吃飯,人家一頓吃兩毛三毛,我隻吃一毛錢。家裏冬天燒煤要我自己拉回去,吃的糧也要我供應。我的一件草綠色的衣服,一件破棉襖,大概穿了6年時間,那是我父親留下來的。一直到我當茶山嶺黨委書記的時候還穿著。”

從小磨練出的堅強和吃苦的精神成了日後傅軍創業的財富,至到現在傅軍還承認吃苦才能享福的真理:“普遍的情況是,隻有吃過苦經過磨難的人才能成功。”

那些成功的人似乎沒有一個不是吃苦才有所成的,也許這些苦是上天故意給他們的財富。而一個懂得吃苦的人才能戰勝種種困難,以堅強的毅力走向成功之巔。

中國最大的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董事局主席、中國財富百強榜富豪曹德旺,從一無所有到成功輝煌也是經過了無數的艱難困苦才得來的。

少年時代的曹德旺當過放牛娃,賣過煙絲,做過水果生意,修過自行車,經曆了許多一天隻吃兩餐的日子,遭受過許多歧視者的白眼。這一切伴隨了多少艱辛和血淚?沒有親身感受過的人是不會知道那種切身的疼痛,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有多苦有多痛。

年輕的曹德旺當過知青,經受了在特殊年代裏所經受的蹉跎歲月,那不僅有身體所受的苦,還有許多精神上的迷惘。可他早期在苦難中磨礪出的堅毅個性和誌存高遠的性格使他走出了困惑,他屬於其中一小部分較為從容和清醒的人。

在日後創業階段,肯出苦的曹德旺依然保持了這種寶貴的精神。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曹德旺天天泡在一線,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幾經試驗,他們終於做成了一種汽車玻璃萬能模具。其時,敢想敢幹的曹德旺通過購買上海耀華玻璃廠的舊設備圖紙,成功完成了設備安裝並投產,很快在當年實現盈利70多萬元。

但如今在他看來,那是一段磨礪其品質並締造其價值觀的人生苦旅。生活上的困苦和精神上的掙紮,讓年少的曹德旺過早品嚐到了肉體與精神上的兩種痛苦,也打磨出了他善良、堅毅的個性。

他說生活的苦難是試金石,會顯示出一個人最醜惡的一麵,也會顯示出一個人最善良的一麵。苦難的生活讓他懂得了善良和堅強的重要。

所以吃苦精神對於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沒有吃苦精神,在那一無所有的年代裏,紅軍兩萬五千裏長征何以能夠成為現實?沒有吃苦精神,中國共產黨何以能夠在物資匱乏的年代戰勝敵人,締造新中國?沒有吃苦精神,袁隆平何以能夠在那艱苦的歲月裏研製出雜交水稻?沒有吃苦精神,體育健兒何以能夠在賽場上爭得榮譽?沒有吃苦精神,成功者何以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開創一個又一個奇跡?

所以,如今社會開始提倡吃苦教育,很多家長開始鍛煉孩子的吃苦精神,因為現在的生活條件日益優越,許多孩子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必定在今後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自信和希望,也必將是整個民族的悲哀。所以,社會加強孩子的吃苦教育,譬如日本的小學裏將吃苦列為一門必學課程,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學校裏都要嚴格執行對孩子的訓練——冬天用冷水洗澡,夏天在烈日下暴曬,還有超強度勞動等訓練。

一個半世紀以前,很多人聚集在法國裏昂的一個盛大宴會上,他們正在討論一個畫說明了什麼意思。有人說它到表現了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場景,有人說它描繪了古希臘真實的曆史畫麵。看到來賓們一個個麵紅耳赤,吵得不可開交,氣氛越來越緊張,主人靈機一動,轉身請旁邊的一個侍者來解釋一下畫麵的意境。結果,這位侍者的解釋令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大為震驚,因為他對整個畫麵所表現的主題作了非常細致入微的描述,他的思路非常清晰,理解非常深刻,而且觀點幾乎無可辯駁。因而,這位侍者的解釋立刻就解決了爭端,所有在場的人無不心悅誠服。

有些人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們輕蔑地問:“那麼你是在哪所學校接受教育的,先生?”在座的一位客人帶著極其尊敬的口吻詢問這位侍者。年輕的侍者回答說:“我在許多學校接受過教育,但是,我在其中學習時間最長、學到東西最多的那所學校叫做‘苦難’。”這個侍者就是後來影響整個世界的一代哲學家——讓·雅克·盧梭。

英國著名作家溫蓋特曾說居住在紐約的名人中,竟有90%以上都是從農村來的。這種情況不僅是紐約如此,像倫敦、巴黎、柏林這樣的大城市,也是如此。美國的許多偉人多半誕生在黑暗的小茅屋中。

事實證明了他的說法的正確性,譬如林肯、洛克菲勒、克魯斯·菲爾德、愛迪生和威斯汀豪斯, 他們有過不幸的童年,但他們後來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