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約好了春天開花(8)(2 / 2)

路滑,推著車往回走。拐彎的時候,忽然看見,路邊的牆角,蹲著一個老大爺,麵前擺著兩隻籮筐,都是水仙球株。沒想到,這個天,還真有人堅持做生意,小本買賣,不容易啊。

問好價錢,我買了五個水仙球株。我是這樣打算的:回去跟妻子撒個謊,就說找到那個和她約好的老太太了,水仙都是從她那兒買來的,免得她有失落感。

老大爺細心地用塑料袋,幫我將水仙球株一個個裝好。他的氈帽上,飄落了好幾片雪花,竟然沒有融化。一看,落在地上的雪,也已經開始積聚了。這說明,氣溫在下降。

我勸老大爺,天冷,又下雪,不會再有什麼生意了,趕緊回家吧。

老大爺雙手湊到嘴巴前,一邊哈著熱氣,一邊點著頭。

我推著車,慢慢往前走去。

身後,隱約聽到老大爺在自言自語:“人家也許不會來了,真的不會來了。這個鬼天氣,誰還會出門啊。老太太,太冷了,我得回家了,你可別怪我,我可是已經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哦。”

原來……我霎時明白了。

我轉回身。我要緊緊握著老大爺的手,我要大聲告訴他,您沒有白等啊。

雪打在我手中的水仙球株上,它們已經長出綠葉,她們相約,在春天開花。

一個人可以埋藏心中多久

一位耄耋老人,心存最後一個願望:畫一張遺像,留給後人。不是畫她自己,而是畫她的恩師——八十年前,那位熱心地給她啟蒙,教她斷書識字的先生。

畫一張肖像,以謝師恩,這是個簡單而樸素的願望,並不難實現。人們請來了畫師。

問題是,老人的老師沒有留下一張照片,或其他任何影象資料,隻能完全憑老人的記憶,回憶、描述出來。老人喃喃地說,雖然恩師離世八十年了,但好象一直沒有離開過,隻要閉上眼睛,恩師的形象就會浮現在自己的眼前。

老人斷斷續續地回憶、講述著自己恩師的形象——

那時候老人才八九歲,是家中六個子女中最小的,貧窮的家庭,生活極其困難,衣不蔽體,食難裹腹,一家人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六個孩子,沒有一個上過學。有一天,一家人的苦難日子,終於被村裏來的一個年輕人發現,年輕人來到老人家,對老人的父母說,讓孩子上他那兒讀書識字,將來長大了也好找個差事,討碗飯吃。可是,窮得揭不開鍋的家庭,哪裏還能供孩子上學,況且還是一個女娃?年輕人說,不用交任何錢,而且,如果家中有事,農活忙不過來,可以隨時讓孩子回來幫忙幹活,落下的課程,他再抽空補上。就這樣,年輕人說服了老人的父母,讓女娃走進了學堂。那可是村莊裏第一個窮人家的那邊孩子走進學堂。

穿著長衫,清秀,講話的語調,特別好聽。這是老師留給老人最初的印象。

老人說,每天,她都會準時去上學。能看書識字,這是她最開心的事了。可是,老人算是插班生,比別的孩子進度慢,常常跟不上。於是,每個星期,老師都會夾著課本,來到老人家中,幫她補課。老人的家太窮,連張桌子都沒有,隻能趴在灶台上,老師趴在一邊,她趴在另一邊。如果天氣晴朗的話,老師就會在屋外的大樹下,教她背書,老師背著手讀一句,她托著腮跟一句,聲音傳出好遠。有時老師來了,正趕上老人一家搶農活,老師就會綰起褲腳,先幫老人家幹完活,再教女孩讀書。

他就像鄰居家的小叔叔一樣,很善良,很勤快,老人微閉眼睛,沉浸在回憶之中,而且,他懂得好多道理呢。

老人說,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老師教會她認識了幾百個字。老人自豪地說,她這個年齡的老太太,還能識這麼多字,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啊。這些字,陪伴了她一生,讓她一生受益。停頓了一會,老人歎口氣,說,原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誰知道會驟然突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