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也叫抑鬱症。根據最新調查,中國現代都市中約有9%的人有憂鬱症狀。因環境適應與社會因素造成的泛焦慮恐慌症、憂鬱症等精神官能症愈來愈多,幾乎占精神科門診的八成以上。憂鬱症已成為現代企業頂尖主管、白領階層的“人生殺手”。
在憂鬱症患者當中,主要有科技新貴、金融業管理者、國企老總、會計師、廣告行銷者等。55%的廣告人憂鬱程度已達到需要專業人士協助的程度。通過正常的疏導盡快從焦慮、壓力中解放出來,抵製憂鬱,這已是當今白領必須麵對的嚴峻的人生課題。
憂鬱症的表現有如下幾點:
情緒障礙,總覺得高興不起來,或易怒,自我評價過低,或自責,或有內疚感,甚至反複出現輕生的念頭。
睡眠障礙,特別是早醒應引起高度重視,也有睡眠過多者。
動力缺乏,總感到自己像一架生鏽機器,反應遲鈍,精力明顯減退,無原因的持續疲乏感。
生理欲望明顯減退。
社會功能受到影響,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一般來說,抑鬱症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微笑型”抑鬱症。這種人憂鬱,卻總在旁人麵前有說有笑。
“勤勉型”抑鬱症。表現為極端的“工作狂”。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怕“閑下來”。
“隱匿型”抑鬱症。以軀體不適為主,但抑鬱情緒不明顯,很容易被誤診。這類患者在我國較為多見。
如果你經常出現以下情況,如心情不好、睡不好、吃不好、身體虛弱、沒力氣、感覺很煩、做事比平常效率低、想不開,甚至想死,對什麼事都沒興趣,身體不舒服,覺得自己沒有用等。隻要有三個條符合,最好盡快求助於心理醫生,從不快低迷中解脫出來。雖然一部分輕微的憂鬱症可通過自身調節,但是多數還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尤其是程度較重的憂鬱症是無法自我調節的。
憂鬱症不僅使人覺得疲累、無力,而且還讓人感到人生沒有意義、絕望、甚至會想要放棄生命。但是,這些負麵的想法會隨著治療和效果而消失,精神病專家認為,對待憂鬱症,不要太憂鬱。應趕快尋醫問藥,先調整壓力,改變工作至上的觀念,不要定下難以達成的目標或承擔太多責任;設法和別人在一起,避免經常獨處;注入多元價值觀,增加人文活動空間,多參加輕鬆的運動,如打球、看電影、參加宗教活動或社交活動等;投入不同的追求,追求經濟成功外更多的成就。當自己覺得憂鬱現象比較嚴重時,不必害臊,要立刻去找心理醫生或精神科醫生。愈早治療,效果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