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隻老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它剛剛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深深地被主人公的精神所打動。它看到高高的葡萄架並沒有氣餒,它想:我可以向上跳,隻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夠得到。“有誌者事竟成”的信念支撐著它,可是事與願違,它跳得越來越低,最後累死在了葡萄架下,獻身做了肥料。
這隻老狐狸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我們稱為“固執”,即反複重複某種無效的行為,有時我們也稱它為“強迫症”。它說明,認準一種最佳的方式方法,不一定就能順利解決問題,還要看自己的能力、當時的環境等多種因素,不要太倔強,更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第三隻老狐狸太倔強了,倔強得讓人感覺到很可笑。太倔強是一種執迷不悟,最終會為其所害。在生活中,有的人很倔強,他們固執己見,甚至把別人的好言相勸看做是多此一舉,依然按照自己的偏見一意孤行。最後,吃了苦頭,才發現自己是錯誤的,可往往事情已沒有了挽回的餘地。一個人太倔強,不懂得變通的話,一定會栽大跟頭的。
從前,有一個叫做倔強的人,性格很剛強,常常自以為是,愛跟別人唱反調。倔強在龜山的北麵種糧食,總想獨辟蹊徑,於是在高處種水稻,在又低又潮濕的地方種高粱。
他有個朋友,見他這樣做不會有什麼好處,就好言勸說他道:“高粱適合種在旱的地方,水稻宜種在低濕的地方,可是你現在正好相反,違反了水稻和高粱生長的習性,那怎麼能獲得豐收呢?”倔強聽了朋友的話,心想:隻要我足夠勤勞,就一定能夠豐收。結果他辛辛苦苦地種了20年地,每年都歉收,糧倉裏一點儲備也沒有。眼看就快沒飯吃了,他不由得懊悔萬分,就向朋友道歉說:“您說得對啊,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聽勸告了?”
後來,倔強到汶上這個地方去做買賣。他做生意完全不加考慮,看到別人搶購什麼貨物,他也一定進什麼貨,處處都硬要和人家競爭。這樣一來,他的貨一到手,積壓得厲害,使他手上的貨總是賣不出去,價錢被壓得極低。倔強的朋友擔心他吃虧,就又教他說:“善於做買賣的人要進別人暫時不爭不搶的貨物,這樣,一旦等到機會來了,就可以獲得好幾倍的利潤,這正是古代大商人白圭致富的原因啊!”倔強不聽,想道:“隻要我起早貪黑,哪裏能賺不到錢呢?”然而過了20年,倔強常常虧本,終於入不敷出,到了非常困窘的境地。這時,倔強才又回想起了朋友的話,意識到自己錯了,又去找到他的朋友道歉:“我現在知道自己錯了,從今以後,我要改正自己的做法。”
有一天,倔強要駕船出海,邀請了他的朋友一起去海邊。他的朋友將他送上船,告誡他說:“如果遇到了大風浪,一定要靠岸,不然船被卷進去就再也出不來了。”倔強表示自己會聽朋友的話,於是駕著船向東駛去,過了一段時間,遇到了大風浪,他又犯了那頑固的老毛病,還是繼續前進,結果被卷入了一個海峽。倔強在黑暗的海峽裏孤獨地顛簸著,尋找著出路。一直過了20年,才在又一場大風暴中被衝了出來。
千辛萬苦回到家裏,倔強已經80歲了。他須發皆白,身體孱弱得就像寒風中的一截枯枝,倔強找到他的朋友,深深地作了個揖,對天發誓說:“我如果再不改變自己的做法,就讓上天來懲罰我。”
他的朋友也老了,聽完以後無奈地對他說:“你變是變了,可是還有什麼用呢!”
在生活中,很多人過於固執於自己想要的東西,總是義無反顧地向前衝,結果往往是一無所獲。不要看看不到的,要看看得到的,否則隻會“撞南牆”。
有一隻山羊,它想山頂上的一定有好多青草,於是它決定要到山頂去吃草。
它開始往山上爬,爬呀爬呀,沒一會兒,它就累了,山羊對自己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我一定要爬上去吃青草!”
羊又繼續爬呀爬呀,它很累了,羊又對自己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我一定要爬上去吃青草!”
羊接著爬呀爬呀,它非常非常累了,山羊還是那樣對自己說:“我不怕累,山有多高我爬多高,我一定要爬上去吃青草。”
它一心隻想著山頂的鮮草,卻忽略了在爬山的途中,也有一片片鮮草在路邊,而它卻視而不見。
最後,山羊終其一生,才爬上了這座山,它以為它勝利了,可是當山羊千辛萬苦終於爬到了山頂時看到的歸宿竟然是這樣的:山頂光禿禿地都是石頭,連一棵草也沒有。
固執很可怕。第三隻老狐狸因為固執,不但沒有摘到葡萄,還落了個累死身亡的悲慘結局。做人做事不要太直性,不要抱著一條路走到黑的態度,應該學會靈活變通。做人做事學會靈活變通,才不會錯過一些美好的東西。如果一味地不知變通,就會陷入迂腐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