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老隻狐狸來到了葡萄架下,它心想,我自己吃不到葡萄,別的狐狸來了也吃不到葡萄,為什麼我們不學習猴子撈月的合作精神呢?前有猴子撈月,現有狐狸摘葡萄,說不定也會傳為千古佳話呢!於是它動員所有想吃葡萄的狐狸合作,搭成狐狸梯,這樣大家都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這隻老狐狸采取的是問題取向的應對方式,它懂得合作的道理,最終的結果是既利於自己,又利於大家。

這隻老狐狸采取的方法,是比價正統的成功學方法。它深知合作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所以它成功了。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兩隻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裏。”上麵這兩種說法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是一個團體,可是他們沒水喝是因為互相推諉、不講協作;“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裏”,正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團結就是力量,而且團隊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盡的,一旦被開發這個團隊將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

現在是一個合作的時代,靠單槍匹馬是成不了大事的。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與他人之間,隻有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合謀共事,才能達到合作上的雙贏。

越國人甲父史和公石師各有所長。甲父史善於計謀,但處事很不果斷;公石師處事果斷,卻少有心計,常犯疏忽大意的錯誤。因為這兩個人交情很好,所以他們經常取長補短,合謀共事。他們雖然是兩個人,但好像是一個心。這兩個人無論一起去幹什麼,總是一帆風順。

後來,他們在一些小事上發生了衝突,吵完架後就各奔東西了。當他們各自行事的時候,都在自己的政務中屢屢失敗。

一個叫密須奮的人對此深感惋惜,他哭著勸誡兩人說:“你們聽說過海裏的水母沒有?它沒有眼睛,靠蝦來帶路,而蝦則分享著水母的食物。這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恐怕你們還沒有見過雙方不能分開的另一典型例子,那就是西域的二頭鳥。這種鳥有兩個頭共長在一個身子上,但是彼此爭鬥,互不相容。兩個鳥頭饑餓的時候互相啄咬,其中的一個睡著了,另一個就往它嘴裏塞毒草。如果睡夢中的鳥頭咽下了毒草,兩個鳥頭就會一起死去。它們誰也不能從分裂中得到好處。還有一個例子。北方有一種肩並肩長在一起的‘比肩人’。他們輪流著吃喝、交替著看東西,死一個則全死,同樣是二者密不可分。現在你們兩人與這種‘比肩人’非常相似。你們和‘比肩人’的區別僅僅在於,‘比肩人’是通過形體,而你們是通過事業聯係在一起的。既然你們獨自處事時連連失敗,為什麼還不言歸於好呢?”

甲父史和公石師聽了密須奮的勸解,對視著會意地說:“要不是密須奮這番道理講得好,我們還會單槍匹馬受更多的挫折,這又是何苦呢!”於是,兩人言歸於好,重新在一起合作共事。

人和人之間本來就是相互合作的關係,有了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不和別人合作,單憑自己的力量,很多事都無法做成,但合作的前提,是先要放下自己的貪欲,不要算計合夥人。

村裏的一個財主暴病身亡,沒有留下遺囑,兩個兒子為分財產各不相讓,以至弄得爭吵、相打,一直告到官府。

州官對財產做出了均分的判決,但兩個兒子都不服氣。

大兒子說:“土地雖然一人一半,但是他分得的土地比我的好。”小兒子說:“房屋雖然一人一半,但是他分得的房屋比我的好。”

州官說:“那麼對調一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