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諺語說:早餐是給自己吃的,晚餐是給敵人吃的。營養學家和醫學專家研究認為,晚餐不當易引起多種疾病。一些常見慢性疾患正是不良晚餐習慣長期作用的結果。那麼,晚餐究竟應該怎樣吃,怎樣吃晚餐才能對自己的健康有利呢?
不宜多吃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日膳食總熱量的30%。晚餐經常攝入過多熱量,可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晚餐過飽,血液中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晚飯後人們的活動量往往較小,熱量消耗少,上述物質便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為脂肪,日久身體就會逐漸肥胖。同時,晚餐過飽,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被消化吸收,這些物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產生一種有毒有害的物質,再加之睡眠時腸壁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不宜多吃肉類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過多的蛋白質、脂肪類食物的攝入。但在現實生活中,忙碌了一天的白領大多在晚間有相對充足的時間,所以大多數家庭晚餐非常豐盛,其實,這樣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晚餐時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臨床醫學研究證實,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無異於火上澆油,使病情加重或惡化。
不宜太晚
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病的發病率。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是:晚餐早吃。在晚餐食物裏,如果含有大量的鈣質,在新陳代謝進程中,有一部分鈣被小腸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則濾過腎小球進入泌尿道排出體外,而人的排鈣高峰常在餐後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久而久之,逐漸擴大形成結石。
不宜過甜
晚餐和晚餐後都不宜經常吃甜食。國外科學曾以白糖攝入進行研究發現,雖然攝取白糖的量相同,但若攝取的時間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科學家將動物分成兩組,一組早上喂含白糖的飼料,晚上再喂普通的飼料,另一組則正好相反。前一組由於是早上喂含白糖的飼料,因此,吃完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可以做運動;而後一組則是一吃完就休息,它們雖然全天的白糖攝取量相同,但一段時間後,晚餐喂含白糖飼料的一組,血中中性脂肪濃度比另一組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