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用情管人,營造有“人情味”的大家庭(1)(1 / 3)

在現代企業中,管理者要特別重視“感情投資”,要使每個員工樹立企業即“家”的基本理念。“家”是社會最基本的文化概念,企業是“家”的放大體。在企業這個大家庭中,所有員工包括總裁在內,都是家族的一員。

1.駕馭人性,征服人心

中國人有一種心理:深怕欠人家的情,甚至為了怕承受太多的情而“不領情”。你敬他,他不免提高警覺:“為什麼對我這麼好?”有人可能覺得奇怪!其實,這是人的本質使然,也就是人性在起作用。

人性是什麼?哲學家認為:人性是人的生存、尊嚴、親情、名譽、自由、發展等需求傾向。

能駕馭人性,就能征服人心;征服人心,就能征服人的身體,就能控製人、管理人,讓其心甘情願地努力工作。

劉備在這方麵是個好導演,好演員。當好導演必須要懂得人的本性,才能把握住角色的特征,塑造好人物形象或還原人物的本來形象。

劉備不隻善於發現部屬的才能,對於人的品性也有很強的辨別能力,所以他導演的水平很高,演戲也演得很像,說服力入木三分,讓人莫辨真假。

在長阪坡,趙雲深入重圍去尋找失散了的甘糜二夫人和阿鬥,糜芳不明真相,報稱趙雲反投曹操去了,但劉備深信趙雲不會投降曹操:“子龍是我故交,安肯反於?”張飛說:“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劉備說:“子龍從我於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不出所料,趙雲衝鋒陷陣,殺出重圍,血染征袍,救出阿鬥。追上劉備,交還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鬥,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劉備摔阿鬥的故事。有人說,劉備愛子是真,摔阿鬥是做做表麵文章而已。這話不是毫無根據。作為劉氏統治集團繼承人的阿鬥,劉備是不會輕易擲地的。有人說,劉備摔阿鬥是出於愛將之心,激情所至,是對趙雲的精神賞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各統治集團都盡力搜羅人才,壯大自己的實力。趙雲作為難得的將才,其地位在心目中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趙雲有什麼閃失,劉備還得掂掂分量。還有人說,別人拚死保護自己的兒子,可是自己卻無以報答,這份愧疚,我想任何一個具有人情味的人都會有這種心態,更何況是劉備,唯有摔孩子,以向趙雲表明自己的心跡——情深意重。

劉備摔阿鬥,其實是劉備內部公關禦人術的一次表演,既收買了趙雲誓死隨主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當時在場的所有文武隨從,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劉備從一“織席販履之徒”成長為一代風流人物,其內部公關禦人術的確有拍案叫絕之處。因此後人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心,故把親兒擲馬前。”

《孫子兵法》記載,孫武要求為將者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個方麵的才能,強調將帥不但要擁有威武之儀,更要懷揣仁愛之心。唐朝詩人白居易也說:“動人心者莫過於情。”情動之後心動,心動之後理順。仁愛兵卒,仁愛部下,就是要求為將者如何動之以情,統一軍心,達到製勝的目的。劉備是深得《孫子兵法》真諦的。抓住人性弱點,意在用情征服人心。

現代市場競爭亦如故事戰場。現代管理者必須懂得心理學,抓住人性弱點,征服人心,這是管理者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一項重要的手段。管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生活在溫馨友愛的集體環境裏,由於相互之間尊重、理解和容忍,使人產生愉悅、興奮和上進的心情,工作熱情和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相反,一個人生活在冷漠、爭鬥和爾虞我詐的氣氛中,情緒就會低落、鬱悶,工作熱情就會大打折扣。管理工作者要想征服人心,就必須與下屬員工互相交心、互相關心、以心換心,從而達到同心同德、團結一致。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有句名言:“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隻要留住我的組織人員,四年之後,我仍是一個鋼鐵大王。”當然,卡內基的話,是對他已掌握一批有真才實學的管理者的炫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成功的企業家是從來不會忽視對人才的選拔、培養和愛撫的。

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隻要企業管理者能招賢納士,留住人才,就會形成企業內部眾誌成城,這個企業才可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事實已經證明,在高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管理者征服人心所帶來的收益,已大大超過企業通過擴大生產“硬件”規模而產生的效益。征服人心,已經成為許多成功企業家的製勝法寶。而因企業管理者對待人才的態度、方法不同,造成企業興衰的例子不勝枚舉。

國內某知名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從企業開始組建開始,企業管理者就注重征服人心,企業在同行業中率先打破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人事製度,不拘一格選拔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才,企業摒除按年齡大小,資曆深淺的人才排序,對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給予破格重用;在物質激勵方麵,一改過去單純工資加獎金的方式,對企業中的骨幹采取“分紅”和“股份期權”等方式留住人才;另外,企業把國外培訓機製引入公司內部,對不同員工,采取不同的培訓形式加以獎勵。為此,大大提高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使這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處掌握主動權,成為國內知名企業。

所以說,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首先必須讀懂心理學,以此駕馭人性,征服人心。

2.讓下屬感受“家”的溫暖

企業界有一則管理寓言,頗有意味:說的是狂風和微風相比,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吹掉。狂風首先來了一股刺骨的冷風,吹得行人瑟瑟發抖,於是大衣裹得更緊了;微風則徐徐吹動,行人覺得溫暖而愜意,繼而脫掉了大衣。最終,微風獲得了勝利。由此及彼,企業文化就應該像徐徐吹來的微風一樣,在“柔性”管理之下,令員工如沐春風,意興盎然。這就是企業文化成功的秘訣。

海信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是:倡導人和人之間的情感關懷。“在海信,就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一樣,讓人感覺溫暖”,海信的員工深有感觸地說。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一貫強調,企業是員工的。海信把員工當作企業最寶貴的資源,為每個員工的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海信每年投資1000萬元用於海信學院教育培訓經費;定期舉辦各種論壇、培訓;用項目承包製釋放人的潛能,等等。這一係列措施,營造了一種寶貴的文化氛圍,使每一個海信員工在工作中感受到成長的喜悅。

海信非常關心員工的生活。除了給員工提供優越的住房條件之外,針對銷售人員長期在外、難以顧家的特殊情況,海信特別設立了“內部服務110電話”,由專人負責為銷售人員家屬排憂解難,以消除銷售人員的後顧之憂,使海信真正成為海信人的家園。

在善待員工的問題上,海信更是做到了負責到底:曾有一個在海信技術中心工作的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楊某因遊泳而意外身亡,董事長周厚健在惋惜的同時,給予了楊家極大的安慰:“你們失去了一個好兒子,是家庭的損失;海信失去了一個優秀人才,也是企業的巨大損失……有什麼要求盡管提出來,我們會盡力解決。”而楊的家人婉拒了。但海信依然給予楊家一次性經濟補助8萬元的決定,大家還紛紛捐款。對此,楊的父親感動得淚流滿麵……

通過這種情感管理,不僅增強了員工努力克服困難的信心,還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正如海信員工所說的那樣:“集團領導和公司領導時刻想著我們大家,關心我們的工作,關心我們的生活,海信就是我們共同的家。有這樣貼心的領導,有這樣溫暖的家,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幹呢?”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一次,青海省西寧市有一位少數民族同胞使用的海信空調,因當地氣溫太低導致感溫頭凍裂,不能啟動。海信接到求助電話後,立即派技術服務人員去檢修。但途中下起了鵝毛大雪,山路難行,維修人員不顧一切,雇了一輛出租車來到用戶家裏,修好了空調。這種出色的服務,令外族同胞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解除故障後,技術人員又冒著風雪離去。

我們都知道應當善待員工,因為組織的任務最終靠他們來完成,而且,他是與你朝夕相伴的戰友。你應當真正地為他們著想,絕不是偶爾的一些問候並讓他們知道你很關心他們。

你要多參加員工的活動,了解他們的苦衷,及時與員工溝通,仔細傾聽員工的意見。尤其對於員工的建設性意見,更應予以重視,細心傾聽。若是一個好主意並且可以實施,則無論員工的建議多麼微不足道,也要切實采用。員工會因為自己的意見被采納,而感到歡欣鼓舞。即使這位員工曾經因為其他事情受到你的責備,他也會對你倍加關切和尊敬。

你還需要給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讓他們知道你處處體貼他們。你還要認同員工的表現,向員工表示讚賞,保持和藹的表情。一位經常麵帶微笑的管理者,誰都會想和他交談。即使你並未要求什麼,你的員工也會主動地提供情報。你的肢體語言,如姿勢、態度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若你經常自然地麵帶笑容,自身也會感到身心舒暢。保持正確的舉止,在無形中它已引領你邁向成功的大道了。有許多運動員,都表示過類似的看法:“我會在重要的比賽之前,想象自己獲得勝利的情景。此時,力量會立刻噴湧而來。”一個保持愉悅的心情與適當姿態的人,更容易受到眾人的信賴。

依然不忘提醒一句的是,你要容忍每位員工的個性與風格,使他們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不要把他們管理成一個隻會說話的機器。

經營者、管理者都應該明白,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就是關心企業的健康成長和持續發展。因為我們看到,在損害員工身心健康、導致員工身心疾病的原因當中,有企業製度不合理、不科學的弊端對員工的嚴重束縛;有企業運營機製、管理機製不健全對員工的嚴重傷害;有劣質或過時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嚴重困擾等。這些因素,既是損害員工身心健康的職業壓力,也是阻礙企業健康成長和持續發展的強大阻力。

國內外的大量調查研究都顯示,由這些因素形成的過重的、不當的職業壓力,不僅損害員工的身心健康,而且損害企業組織的健康。因此,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幫助員工克服或減輕職業壓力,就是消除企業或組織前進的阻力,解開束縛企業發展的枷鎖。

不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的管理者不是好的管理者,不關心員工身心健康的企業是不負責任的企業,這樣的管理者與企業是沒有未來的。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人本管理、人性關懷已成為時代趨勢和國際潮流。以人為本,在企業中表現為以員工的身心健康為本,一些企業也紛紛采用薪資、福利和培訓等方式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員工解決心理問題。可是,仍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該給的都給了,能做的都做了,員工的積極性依然調動不起來、工作效率依然沒有提高,員工還是會出現一些不良心理狀況。

如何幫助員工擺脫身心健康問題所帶來的困擾呢?下麵為您提供一些措施幫助您能夠更好地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建立有“人情味”的企業文化。

(1)對企業內部關係進行評估

對各級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不同管理層之間的關係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同級管理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全麵評估,並據此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緊張的內部關係往往會比外來壓力更容易導致企業人員精神狀態低落,並降低企業的效率。

(2)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

發現、挖掘和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潛能,對於大多數員工來說,成就感是最有效的激勵。從內因方麵來解釋,員工如果能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就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工作並從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

(3)要提供適當的幫助

盡管企業並沒有法律上的責任解決員工的精神困擾,但有必要為他們提供適當的幫助,因為這不僅符合員工的利益,也符合企業的利益。企業的健康有賴於員工身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