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讓自己保持理性的情商。巴菲特一再強調說:“對於投資者來說,隻有保持理性,才能戰勝市場。如果你不理解它,就不要做。”另外,投資者必須要養成適合的性格。巴菲特認為,決定投資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並不是投資者的能力,而是他的性格。
智商高不如情商高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賺錢,賺大錢,為此,很多人就選擇了投資的方式讓錢生錢。在所有的投資方式中,股票是深受許多人喜歡的一種方式。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關注股票,了解股票,並投身於股票事業。但在股市上能賺到大錢的人,終究還是少數。在股市上操作,看似是個人簡單的買賣交易行為,事實上卻是智力的角逐和心態的較量。從多方麵來看,股市大贏家往往都是那些情商水平較高的人。有人說:“如果在事業的成功中,情商的因素占到了六七成的權重,那麼可以說,做好股票者,百事可做。”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智商,即人的智力發展水平,通常都是用智力商數來表示,簡稱為IQ。智商往往反映的是一個人的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等。情商,即認識、管理自己情緒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通常是用情緒商數來表示的,簡稱為EQ。情商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熱情、毅力、自製力以及自我驅動力等。
自從情商一詞出現,人們就開始對比情商與智商哪個更重要。從功能上來講,智商體現的是人的智能水平,情商則體現的是人在自我認識、激勵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等方麵的能力。智商是前提,情商是保證,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大量事實都證明,二者相比起來,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更能決定人生的命運。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卻並不高,這類人或許有很強的能力,但他們的人際關係卻不太好,事業也不是特別順利。相反,那些智商平平但情商很高的人,都有著拚搏向上的精神,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類人也就很容易獲得成功。有人曾經這樣說道:“憑智商獲得工作,憑情商獲得提拔。”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情商智力》一書中也指出:情商與人的生活各方麵息息相關,是影響人一生快樂、成功與否的關鍵,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大量有關招聘的經驗研究表明,在對雇員的選擇中,智商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往往是情商。巴菲特認為,在投資中亦是如此,投資者能夠在投資中取得長期的成功,關鍵是:
1.投資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讓自己保持理性的情商。巴菲特一再強調說:“對於投資者來說,隻有保持理性,才能戰勝市場。如果你不理解它,就不要做。”
2.投資者必須要養成適合的性格。巴菲特認為,決定投資是否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並不是投資者的能力,而是他的性格。
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在投資的過程中,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遠比智商更重要。做投資,你不一定非要是個天才,但你的確需要具備合適的性格。
現如今,股市中為什麼會存在大批的“睡眠賬戶”?為什麼很多投資者都總是用“買菜”的方式來從事證劵交易,為了多掙那一分錢而將買賣成功的良機錯失掉?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情商往往會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和決策有著意想不到的影響。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性格,揚長避短地進行投資,並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情商,一定可以創造出良好的業績。
股市上曾流傳這樣一個笑話:在熊市裏,大多人都會虧錢,但卻有一個和尚總是賺錢。對此,人們感到非常不解,便問和尚有什麼秘訣。和尚笑著說:“出家人以慈悲為懷,當大家都蜂擁去買股票的時候,說明大家都很想要股票,既然這樣,我就要將股票盡快賣給別人;當市場交易很清淡,大家想賣股票都很困難的時候,我就要去買股票,以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雖然這是一個笑話,但卻說明一個道理:投資決策的過程並非都是完全理性的。譬如,在資本主義市場上,貪婪和恐懼作為人性中的兩大弱點,總會暴露無疑。笑話中的和尚之所以能夠賺錢,就在於他是否能夠戰勝這兩大弱點,戰勝的法寶並不是憑借智慧,而是靠信仰。所以說,當投資者習慣了用傳統的金融理論和估值方法來進行投資的時候,評判一下以往的投資業績和得失,嚐試換一種思維或理念來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人性的特點,研究人類行為在投資領域的具體特征,對提升投資業績有著很大幫助,而對於這方麵的研究,更多取決於“情商”。巴菲特曾說:“當你出去工作時,要選擇一個十分欽佩的組織,因為這將會令你興奮。”
勤奮和毅力,隻能幫助人更好地完成工作,隻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輝煌事業,所以說,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巴菲特的成功,無疑是取決於他過人的才華,但他本身其實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正如他所說:“我所做的事不超過任何人的能力範圍。”或許,我們隻有在風起雲湧的商業投資領域中像巴菲特那樣保持冷靜、理智和執著,才能像他一樣成功。
情商的高低決定了成就的大小
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含如下內容: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隻有清楚地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夠調控自己;自我激勵,走出生命的低潮期;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順利溝通、正常交往的基礎;人際關係的管理,即管理和領導能力。
簡單來說,情商反映的是三大能力:自我調控能力、內外感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三大能力是極其有意義的。由於投資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自我調控能力就顯得很重要;理財分析師凱恩斯就曾認為,投資股票就如同‘選美’,而選美實際上就是選擇別人的眼光,亦即感知別人的能力;另外,投資的超額收益往往都是因為信息不對稱,這就需要一定的交際能力。
縱觀古今,但凡那些成大事者,不僅智商高人一等,情商也超乎尋常。情商既影響著個人的人際關係、健康、情感等,還能讓智商發揮出更大的效應。所以,想要成就大事,在智商高的同時,曆練情商顯得非常重要。隻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從而成為時代的佼佼者。
巴菲特的情商極高,他總是喜歡有目的地完善自己。年輕的時候,他就參加卡耐基的口才訓練,他的發言充滿狂熱,讓很多人都很著迷。許多為巴菲特工作的人並沒有從他這裏獲得更多的收入,但他們覺得能夠分享巴菲特的智慧本身就是一筆很大的獎賞。
關於曾經拋售強生、寶潔等公司股票的原因,巴菲特解釋說:“我並不是不看好這些企業的前景,當時拋售股票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對公司的現金情況深感不滿,市場在迅速變化,但公司手頭的現金儲備水平並沒有達到讓人滿意的水平,這就是導致我出售股票的原因,我需要現金來購買價格便宜的企業。”
巴菲特認為,投資並不隻是一個有關智商的遊戲。他曾這樣說:“如果你的智商超過了150,那麼就把其中的30賣給別人,因為你不需要過高的智商,在某些時候,過高的智商往往會對你有一定的傷害。但你需要有足夠的情商和判斷力,因為在投資過程中,你會聽到各種不同的建議,這時,你就需要從中進行篩選,作出自己最後的決定。”
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複說:“情商意味著:有足夠的勇氣麵對可以克服的挑戰,有足夠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戰,有足夠的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他十分認同“要建立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係。”
大量研究證明,情商在人生的成功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隻有擁有高情商,智商才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那些在很多領域中都有卓越成就的人,都曾被認為智商很低,但他們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情商,最終獲取了成功。
在人生各個領域中,情商高的人占據著很大的優勢,不論是人際關係,還是在主宰個人命運等方麵,其成功的機會都是很大的。除此之外,情商高的人更容易獲得滿足,更能運用自己的智能收獲豐碩的成果,他們的生活也會更有效率。反之,情商低的人就不能很好地駕馭自己的情感,內心經常會發生劇烈的衝突,同時,他們應集中於工作的實際能力和思考能力也降低。換而之,情商的高低完全能夠決定一個人的能力能否發揮到極致,從而決定了他將來會有多大的成就。
吃透巴菲特
巴菲特認為,一個投資者若要成功,就必須具備以下六個條件:必須要有耐心;必須要有工作激情,但不貪心過重,同時要對投資的過程非常入迷;必須要善於獨立思考;必須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不固執己見,不草率行事;承認對某些東西的不懂;按照你所投資的企業的類型,靈活進行投資,但永遠都不要以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來購買。
越容易越成功,越困難越失敗
日常生活中,大多人都喜歡關注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以及一些隻有很少人才能夠完成的吉尼斯紀錄,卻很少關注那些很容易做到的小事,譬如:不隨地吐痰、關心他人等。殊不知,那些重大事件及吉尼斯紀錄對我們的成功和幸福並沒有什麼幫助,而那些容易做到的小事往往會是我們成功和幸福的關鍵。
通常,人們總是會將生活中的誤區帶到投資中,比如說,很多人都願意學習那些複雜的技術指標和走勢圖表分析來進行投資,但卻不願用簡單實用的常識來理性投資。
創造驚人業績和超級財富的巴菲特告誡我們,真正的投資策略就好比是生活常識一樣簡單。由於價值很簡單,所以就沒有教授願意傳授這種知識。倘若你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而且是用學習多年的數學模型來進行複雜的計算,然後,你再去學習價值投資,這就像是一個牧師去禪學院學習,就會突然發現:隻要懂得《摩西十誡》就足夠了。
巴菲特曾對商學院的教育體係提出了批評:商學院往往比較重視複雜的過程,而忽略那些簡單的過程,但是,簡單的過程總是最有效的。他甚至認為,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高等數學知識。他說:“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須的,那我就要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都沒有發現高等數學在投資中有什麼作用。其實,投資的關鍵就在於那些你很容易就能夠做好的簡單的事情,這要比做困難的事情更容易避免錯誤,更有助於你取得長期的投資成功。”
很多人認為,在生活中,要想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出不尋常的事情,在投資中應該也是如此。巴菲特則告訴我們,在投資中,要想成就非凡業績,未必非要做非凡的事情。
身為富國銀行的管理人,卡爾·雷查德和保羅·黑森等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完全是因為他們能夠固守於他們所了解的企業,並根據自己能力的高低,而不是自負程度的高低,來確定他們追求的目標。IBM的總裁托馬斯·沃森也是遵循這樣的規則,他說:“我並不是什麼天才,隻是在某些方麵,我顯得比較聰明而已,我的成功就在於我隻專注這些方麵進行努力。”
的確如此,如果投資者能夠合理地理解消費者行為以及產生長期競爭優勢或劣勢的因素,就很有可能會對行業做出分析。誠然,每位投資者或多或少地都會犯錯誤,但若將自己限製在相對較少且易於理解的行業中,就能夠很容易地以相當準確的方法來判斷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