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說:“不用了,孩子,你說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麵帶微笑,站在小露西身旁。他躬身對小露西說了幾句,然後直起身來,拿出一份請柬遞給安東尼:“我可以帶她進去嗎?”
安東尼接過請柬,打開一看,忙向老頭敬了一個禮:“當然可以了,沃倫·巴菲特先生。”
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標語也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為標題,報道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後,許多普普通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為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
感思寄語:
人的能力有大小。隻要願意為了別人付出一份愛心,付出一份熱心,就是一個正直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大富翁和一瓶水:一位記者隨同一所受捐助的師範學校老師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是香港實業家,家財萬貫 。
在機場為了解渴,他們各自買了礦泉水。剛喝了幾口,飛機就到了,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手中的礦泉水扔到了垃圾桶裏。他們看到大富翁從飛機上走下來,他們迎上去,向大富翁問好。
大富翁態度很好,也很隨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樣拿著一隻礦泉水的瓶子。他拿著那隻瓶子和記者及迎接的老師說話,談笑風生。人們看到,大富翁手中拿著的幾乎是一隻空瓶子,瓶底隻有一口水了,隨著他的手在晃動,礦泉水發出輕微的聲音。他拿著那隻裝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車子,還是沒有扔掉。
車裏有水,有人遞給他一瓶滿滿的礦泉水。他擺擺手,然後把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後接過滿瓶的礦泉水。
他這次留下了500萬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實業家、慈善家,20年他已捐款10億元人民幣。
除了愛心之外,更讓人感動的應該是那瓶隻裝有一口水的瓶子。
感思寄語:
為自己的花費精打細算,對別人十分慷慨的人,一定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一個肯於奉獻社會的人。
人生無處不相逢:哈裏還沒有把電話號碼撥完,就已經知道撥錯了……
“你打錯了!”一個沙啞的男人聲音直截了當地說,然後電話掛斷了。
哈裏覺得奇怪,又撥了那個號碼。
“我剛告訴你打錯了!”耳朵裏又聽見他掛斷電話的聲音。
“他怎麼能知道我撥錯了號碼?”那年哈裏30歲,在紐約市警察局做行政工作。也許這 就是他何以會好奇並且開心的原因,哈裏第三次撥了那個號碼。
“嗨,得啦,”那個人生氣地說,“這次又是你嗎?”
“是的,是我,”哈裏回答,“我在納悶我還沒有開口,你怎麼就知道我撥錯了號碼。 ”
“你自己去想吧!”電話重重地掛上了。
“我不信這回事,”哈裏大聲說。他又打電話給那個男人。
“你想出來了沒有?”他問哈裏。
“我唯一能想到的是……從沒有人打電話給你。”
“你對了!”電話第四次掛斷。
哈裏再打電話給他時,有點不自然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