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機理)傷寒、中風均是太陽為病,若內傳入少陽,邪有輕重,病有新久,體質有強弱,故證不可能齊備,隻要有一少陽證出現,就說明邪已入少陽,可用小柴胡湯加減治之,不必全部證狀俱見。此是對無內傷之人而言的。對已經誤治,或有內傷之人,當脈證俱參,不可隻以證為依據,98條就是例證。
原文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機理)柴胡湯證為清陽被鬱,不可單純攻下,攻下則陽氣會下陷,病不會好,且易轉為它證。但也有體質較好的人,邪不內陷,所以柴胡證不罷。邪雖不陷,而陽氣必陷,再與柴胡湯升其清陽,初時陽未升,且得黃芩之寒,故反惡寒欲戰,待陽升則覺內有熱氣蒸蒸上升之感。少陽之少火出至太陽,化為暑氣,進而汗出邪祛而解。
原文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
(機理)傷寒二三日,為陽明、少陽主氣之日,鬱陽當與其氣相合為患,可是出現了心中悸而煩,此必心氣不足,鬱陽直接陷入手少陰。心主血脈,血脈充沛,流散全身則陽氣充足,寒氣能散。小建中湯溫補中焦榮氣,榮氣入心化血,血養心則悸煩自止。此為治本。其人多為虛寒之體,中陽素虧,得外寒誘發而病。
原文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大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枳實四兩、大棗十二枚、前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
(機理)太陽病過經十餘日,當為半月以上,一氣已過,邪仍不解,必有內邪與之留戀。醫二三度攻下,陽明之邪可因下而去,少陽之邪卻未去,過四五日,陽氣稍複,少陽之證又出現,應先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之鬱火,鬱火散則病當解。可是得湯後,寒熱往來之證雖減,但嘔惡不止,心下脹急,心中鬱鬱微煩,何也?鬱陽不僅與少陽相火相合,而且仍與胃中燥熱相合,胃氣上逆,故嘔惡不止;痰熱相結,心下脹急;胃脈通於肺與小腸,痰熱上擾,則心中鬱鬱微煩。治當和少陽兼通陽明腑氣,胃氣下降則諸證解。但此還沒有不大便的症狀,所以仍以柴胡湯解少陽之邪,加枳實以下氣,和半夏有祛痰除痞之功。胃腸以通為順,氣下痞除,大便暢通則諸證可解。此是熱甚傷津,與小柴胡是少陽相火被鬱不同,故去人參、甘草之甘緩壅滯以防助熱,加白芍、枳實解鬱通腑,此為正法,即大柴胡湯。若津傷燥熱甚而便結,應加大黃助通下,此仍為和解法,也叫大柴胡湯。
原文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湯證,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其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柴胡加芒硝湯:柴胡二兩六銖半夏三十銖黃芩一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人參一兩大棗四枚芒硝二兩前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煮,微沸,分溫再服。(機理)傷寒十三日太陽氣盛,外邪不解則內合,胸脅滿而嘔,小柴胡證。日晡所發潮熱,陽明大腸實,當其本經旺時壅滯發熱。腑實不當微下利,其利者知有醫以丸藥緩下的結果。緩下仍潮熱,知腑實之燥結未解。少陽主升,陽明大腸主下,治當順其性,故先可與小柴胡湯和解少陽,使鬱陽外出。後以柴胡湯加芒硝去腸中燥結。已與柴胡湯,再與柴胡湯治餘邪,故減其量。已與丸藥攻下而微利,證隻日晡所發潮熱,故隻加芒硝以軟堅去燥,不加大黃以攻下。此為臨證權衡之變法。
原文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譫語者,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機理)十三日為其過經,鬱陽必化熱。譫語者,為陽明腑實,當選三承氣之一下之,此為正法。熱已入陽明,未以湯下而下利,脈調和者,是已有醫以丸藥攻下形成的。為什麼呢?其人陽明有熱則燥熱甚,小便利,大便當結,脈當實。今譫語為胃中燥熱擾心,證見下利,脈調和,故知燥熱之勢已被挫,治不得法,故邪祛不盡。是否是自下利形成的呢?也不是。自下利者必是脾、胃、腎虛寒,故其脈當微,手足當冷。現下利而脈和,手足不冷,知胃腸之實未去,故仍當以調胃承氣湯蕩其燥熱。
原文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其外。外已解,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桃核承氣湯方: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芒硝二兩甘草二兩、桂枝二兩前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機理)太陽病不解,為外邪久鬱其表,陽被鬱即化熱,若其人下焦血分有虧,則其鬱熱從太陽經入腑,與血中之虛熱相合為患,血熱則心煩莫名其狀,故曰如狂。熱動血,血自下者,熱邪可隨血溢而去,邪去可愈。但也有熱與血結而不下血,或血下而熱去不盡者,故其少腹急結。若外邪未進入膀胱血分,有外證者,仍當先解其外,以斷其鬱熱之源,然後再攻血與熱之結,大黃、芒硝、桃仁瀉熱、行血散結為之。炙甘草護胃。桂枝有何用?解太陽經之餘邪。凡表裏俱病者,單解其表,餘邪難盡;單攻其裏,表邪必陷,所以攻其裏時,仍用桂枝去太陽經之餘邪,與105條之與柴胡湯再與柴胡加芒硝湯攻其腑實是一個道理。其用量較輕,亦有引經的作用。在大隊苦寒藥中,加入少量辛、甘、溫的桂枝,也有反佐作用。血得熱而行,得寒則淤。故血淤熱結者,本方均可用。
原文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者,不可轉側也。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半夏三兩(洗)大棗六枚柴胡四兩生薑一兩半人參一兩半龍骨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茯苓一兩半大黃二兩牡蠣兩半前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碁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