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小宛求竹簽算命運 僧人說真言驚眾人(1 / 3)

董小宛的新家在胭脂胡同臨街的一處幽靜的院落裏,這裏距離重樓嵯峨的皇宮僅僅是一街之隔,但是卻是兩重天。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當紫禁城各個宮門前宮燈高掛的時候,胭脂胡同兩側的朱閣翠樓的角門前,也掛上了一盞盞朱紗粉燈,陣陣綠竹弦管,妙曼清音,伴著隨風搖曳的紗燈,使這個逶迤幽深的小巷變得五光十色。

從一幢小巧的樓房裏傳出了丁丁的琵琶聲,一曲哀怨的《飄零怨》從樓上半掩著的窗戶裏悠然飄來:“侑酒承歡,豪筵徹夜;歌扇舞衣,消磨無價;似這般飛逝了少女年華,谘嗟!誰憐我禁閨巷永,橫墉路賒。驀傳呼:少年客乍到寡家,未必競終身有托,禍福憑他。算來身世總飄零,思忖也心魂驚怕。罷!罷!罷!隻恐宿緣注定,無錯無差。”

琴聲戛然而止,接著傳出一陣女子急促的咳嗽聲。

“小宛,天寒夜冷,你身子單薄,不如早些歇了吧?”

“王姨娘,小宛雖然命苦,可偏遇上了你這麼好心腸的姨娘。想來小宛在此也住了兩個月了,總不能白吃白喝您的呀。今兒晚上,小宛準備應客了,所以才練練嗓子。”

“哎喲我的兒,姨娘可不願你受任何委屈呀。眼下這生意雖不景氣,可一日三餐的姨娘暫時也還能供得起,姨娘早就知道,除非你不開口,一開口這胭脂巷就會車水馬龍,熱鬧起來!”王姨娘樂得眯縫著眼睛,扭著胖胖的身子給董小宛披了件袍子。董小宛哪裏知道,當初她千方百計逃脫虎口——五省經略洪承疇的宅邸時,洪夫人便暗中與王姨娘談妥了價錢,董小宛其實是被賣到了胭脂巷,她是脫離了虎口又掉進了狼窩!

昨天從慈善寺進香回來,董小宛內心的憂傷暫時得到了撫慰。她也明白自己這身不由己的處境,連死都不能如願哪。大哭了一場之後,董小宛重新振作了起來,強打著精神,淡施脂粉,決意就在這陌生的煙花柳巷中聊度餘生了。她不願意回金陵,此刻她也沒有辦法回去,隻要她一出門,王姨娘總是派四個五大三粗的男仆跟著,無論是拜佛進香還是去花市書肆,她都不可能一人獨行。她還是一隻籠中的鳥兒!

“王姨娘,你下去吧,有客人來隻管招呼一聲。”

“好,好,姨娘讓廚娘給你弄碗湯圓吃,暖暖身子,也潤潤嗓子。”

王姨娘樂得屁顛顛地下樓去了,董小宛怔怔地坐著,忽然一聲呼喚,“冒郎……”撲倒在床上。

往事不堪回首!已經脫籍從良的董小宛與心儀已久的冒辟疆比翼雙飛,共結連理,可這好時光卻隻持續了幾年的光景!

董小宛和如皋才子冒辟疆也稱是好事多磨了。起初,董小宛從姐妹們中聽說冒公子的人品如何,才華又怎樣,便暗暗動了真情。加之南曲名妓陳圓圓曾經與冒辟疆訂下了終身卻被棒打鴛鴦散,董小宛對冒辟疆更加癡情了。想想,圓圓姐能一見傾心的人,準錯不了。可是董小宛因為生性倔強,而得罪了秦淮河畔的地痞無賴,不得已連夜避禍吳江,從而與冒辟疆失之交臂,直至半年後兩人才見麵。

端午節後,冒辟疆備了盤纏,帶著書童,一路風檣快馬直奔蘇州,安頓下來之後,便按圖索驥尋訪董小宛。正趕上六月二十四日荷花生日,蘇州閶門外沿山塘河至荷花蕩一帶熱鬧非凡,城內士女儒生競相而出,山塘河裏,樓船畫舫,笑語喧嘩。綠蔭叢中,小石橋下,不時走過成群結隊任意遊冶的紅男綠女。舟中的人,倩妝淡服;遊冶子弟,輕歌鼓吹。冒辟疆觸景生情,隨口吟道:吳中白蓮洛中栽,莫戀江南花懶開,萬裏攜歸知爾否?紅蕉朱顏不將來。

過了彩雲橋,隻見山塘河邊濃蔭之中坐落著一處小樓,四周曲徑通幽,綠樹蓮塘,景色十分幽雅恬靜。冒辟疆收起了折扇,正要舉手拍門,卻見門上貼著一副字體娟秀的對聯,上寫道:“宛平曉月沉,君山碧玉浮。”聯中既寫明了勝地風景,又暗涵著董小宛的芳名。冒辟疆心裏一陣狂喜:蒼天不負有心人,冒襄我三訪半塘,總算找到了小宛的住處,但不知她近來可好,是否別來無恙?

冒辟疆情不自禁地整理著衣衫。其實在動身之前,冒辟疆特意沐浴更衣,換上了一件淡藍的繡滿流雲金霞的長衫,手持折扇,更顯得風流瀟灑,一副超塵絕俗的翩翩風度,有如雪鬆臨風,亭亭玉立!

董小宛正醉臥在床,聽見如皋冒公子來了,喜從天降,醉意頓消。連忙披衣下床,也顧不上梳洗便奔下了樓。可是剛下到半樓,董小宛便停住了,她居高臨下,一下子就把冒辟疆整個兒身影全部攝入了眼簾。呀,真不愧是複社中的名士,果然風流倜儻,一表人才。當下,董小宛目不轉睛地看著冒辟疆出神,而冒辟疆也在悄悄地打量著董小宛。雖說董小宛青絲未理,雲鬢鬆疏,但她的醉態中含有一種傲氣,又帶著幾分嫵媚,聯想到董小宛當筵拂袖、不事權貴的倔強性格,冒辟疆不由暗讚著:好女子!果然是南曲中的佼佼者,比之陳圓圓有過之而無不及。圓圓……唉,怎麼這節骨眼兒上想起了她?可憐的女子,雖說現在成了吳三桂的寵姬,但不知她過得如意不如意。自己一介書生,無權無勢,連心愛的女子也無力保護,唉!但願,此番能與小宛姑娘朝夕相伴,永不分離!

“冒公子萬福,請恕小宛失迎之罪。”

董小宛微露皓齒,向冒辟疆道了萬福,微微低下了頭,一副小鳥依人的乖巧模樣。

冒辟疆收回了思緒連忙抱拳還禮:“今日得見芳卿,乃冒某三生有幸。小宛,你讓冒襄找得好苦啊!”

一聲深情的呼喚,兩雙情意交融的眼睛。兩人一個是有援琴之挑,一個是無投梭之拒,“身無彩風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縱有千言萬語,也無須多說,四目裏早已充滿了互相愛慕的光彩……

誰知冒辟疆與董小宛隻匆匆見了一麵,兩天後冒辟疆便奔赴揚州、無錫等地,四處會晤複社會友,共議反清複明之大事。這一別就是三年!冬去春來,年複一年,董小宛晨占鵲喜,夕卜燈花,閉門不出,一心一意盼著冒辟疆早日歸來,以脫風塵,偕歸如皋故園。可董小宛望穿了秋水,冒辟疆仍是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訊!並不是冒辟疆冒公子無情無義,而是他們遭逢這個動蕩的亂世,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難以預料呀!

董小宛萬般無奈,悄悄打點了行裝,從蘇州又回到了南京,投奔柳如是、錢謙益夫婦,暫時住在桃葉渡的一所寓館裏,苦苦等待冒辟疆。

在冒辟疆複社裏的一班朋友和柳如是秦淮要好姐妹的努力下,冒辟疆與董小宛終於再次相會。悲喜交集的董小宛已經弱不禁風,再也受不了這許多的相思和顛簸之苦了,冒辟疆心中慚愧不已,終於決定與董小宛在桃葉渡定下終身,然後夫妻二人偕歸如皋歸隱田園。正是中秋佳節,朋友們借桃葉渡河亭上的畫舫設宴,慶賀冒、董二人永結同心,白頭偕老。看著月色中柳如是的鬢影釵光,再看看一頭銀發的“風流主教”錢謙益;想想遠在京城的顧橫波與老夫子龔鼎孳,還有遠在滇中被稱為陳娘娘的陳圓圓與粗俗的武夫吳三桂……董小宛覺得自己在南曲姐妹中應該是最最幸福的人了,她與冒辟疆,心心相印年紀又懸殊不大,不像如是姐姐和橫波姐姐她們那樣,嫁的是花甲老人,雖說自己為偏房,但也應該心滿意足了。於是,容光煥發的董小宛輕舒玉喉,唱起了一首情意綿綿的曲子,來表達她心裏的感受:“彩袖殷情捧玉鍾,今宵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地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如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