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羅什等正白旗五大臣之被重懲,實即是睿王將被追罪之序幕,也是表明皇上想利用和聯合諸王討伐多爾袞的明顯標誌,再過十天,這一大案終於發生了。
順治八年二月十五日,睿王之近臣正白旗議政大臣蘇克薩哈、護衛詹岱、穆濟倫首告本王死後,將私製八補黃袍等禦用服飾置於棺內,睿王生前曾欲遷兩白旗移駐永平府。福臨聞此消息,自然十分高興,立命諸王大臣審理。鄭親王濟爾哈朗,理事三王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同內大臣遵旨審理後,向帝奏劾睿王諸過,計有大罪十餘條:以皇上之繼位盡為己功;獨專威權,擅作威福,一切政事和本章自行裁處,概稱詔旨;不令鄭王預政,擅令其弟多鐸為輔政叔王;謀死肅王,逼納其妃,奪其官兵財產戶口入己;以朝廷自居,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日候府前;府第、儀仗、音樂、扈衛人員,皆僭擬至尊,任意糜費國庫錢財;“親到皇宮內院”;誑稱太宗即位“原係奪立”;逼取皇上侍臣歸入己之旗下,哄誘皇上侍臣歸附於己;私製帝服,藏匿禦用珠寶;欲帶其兩旗,移駐永平府,等等。
鄭親王等奏稱:“以此思之,多爾袞顯有悖逆之心,臣等從前俱畏威吞聲,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入告。今謹冒死奏聞,伏願皇上速加乾斷,列其罪狀,宣示中外,並將臣等重加處分。”鄭王等並奏請處死睿王黨羽何洛會、胡錫弟兄,籍沒睿王所屬家產人口入官,將其養子多爾博、其女東莪給予信親王多尼。
福臨立即批準其議,並頒追論睿王罪狀之詔書,昭示天下。詔書最後稱:“多爾袞逆謀果真,神人共憤,謹告天地、太廟、社稷,將伊母子並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奪。”《清世祖實錄》第53卷第18―24頁;蔣良騏:《東華錄》第6卷。
睿王之正白旗轉歸皇上親轄,其府宅入官,陵墓被毀,其屍體被挖出來,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後,焚骨揚灰。
不久,福臨、鄭王又將背叛皇上投靠多爾袞的兩黃旗的大學士剛林,一等公、吏部尚書譚泰,睿王黨羽滿洲鑲白旗人三等子、固山額真何洛會及其兄胡錫等磔死籍沒;原英親王阿濟格及其子原親王勞親勒令自盡。曾經叱吒風雲消滅敵軍二三百萬,言出令行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至此成了打入十八層地獄的厲鬼,多爾袞的勢力一蹶不振了。
第三節大權獨攬至尊無上。
一、扶植親信重用效忠之臣。
舉行了親政大典,追罪了“皇父攝政王”,懲處了睿王的重要黨羽,固然使年方十四(周歲隻有十三)的少年天子福臨萬分高興,仰叔鼻息聽人擺布的傀儡幼帝生涯一去不複返了,軍國大事皆須向己啟奏,似已成為君臨四海的“大皇帝”,可以高枕無憂了。一般也認為此時福臨已獨掌大權,是真正至尊無上的天子,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太準確,此時他還不能完全乾綱獨斷。聰睿的福臨並未陶醉於已經取得的巨大勝利,他清醒地看到鬥爭並未結束,基礎仍不鞏固,離那真正的“至尊無上”的天子,還有相當距離,在決定軍國大政時,他還受到八旗王貝勒很大牽製,尤其是鄭親王權勢之迅速膨脹,更令他吃驚和不安。他,也許還有他那位史上罕有聰睿絕頂機警果斷的母後孝莊文皇後博爾濟錦氏,在共同回顧八年來的驚濤駭浪,在深思,在熟慮,總結經驗,汲取教訓。這兩母子自然會清楚看出,最大的經驗教訓就是不應讓諸王操縱政局,就是要有忠貞不貳的賢臣勇將,就是要牢固控製正黃、鑲黃、正白三旗(通稱上三旗)。崇德八年八月議立新君時,不是兩黃旗大臣誓死力爭,睿親王多爾袞早已奪取了君位。順治初年,若不是兩黃旗主要大臣中發生了分化,拜尹圖、錫翰、鞏阿岱、譚泰等人背叛舊主,投靠睿王,圖賴、塔瞻、圖爾格病逝,如果兩黃旗數百員固山額真、護軍統領、前鋒統領、內大臣、一二等侍衛、尚書侍郎遵照盟約,誓死保衛幼主,多爾袞就不得不考慮兩黃旗數萬精兵驍將的態度,就不敢竊據軍國大權為所欲為,就不能也不敢如此欺侮幼君。現在正黃、鑲黃、正白三旗人丁兵將,幾乎等於正藍、鑲藍、正紅、鑲紅、鑲白五旗(通稱下五旗)的總數,隻要通過上三旗中一批忠於朝廷的大臣,牢固控製住上三旗,就有了強大雄厚的政治、軍事、經濟基礎,就可保君主高枕無憂,就不怕下五旗王公造反。
因此,福臨從親政開始,便一麵對八旗大臣普施皇恩,嘉獎遷升賞賜,一麵竭力栽培扶植擢升忠於朝廷之臣,尤其是兩黃旗大臣。就在追罪攝政王多爾袞之後第六天,順治八年二月二十七日,遏必隆、希爾艮、希福、祖澤潤、噶達渾、敦拜、覺善、馬喇希等呈訴被革職削降世職及籍沒家產,“悉屬冤枉”。過了幾天,閏二月初四,楊善、羅碩、俄莫克圖、伊成格的家屬也申訴為何洛會誣訐,無辜受罰。其他一些為睿王懲治之人亦上告。《清世祖實錄》第53卷第26、27頁。這大體上是因被肅王、鄭王之案而株連的。議政大臣楊善及其子內國史院學士、甲喇章京羅碩,固山額真俄莫克圖,甲喇章京伊成格,係於順治元年四月被睿王黨羽何洛會誣告他們欲與肅王謀亂,而被處死籍沒的。遏必隆係於順治五年因被指控曾與兄圖爾格等人議立肅王,對抗睿王,被革去侍衛,奪世職及牛錄。希爾艮因順治五年肅王冤案,降三等男世職為三等阿達哈哈番。希福於順治元年八月開罪於譚泰及擅傳睿王之言,被革大學士為民。祖澤潤於順治五年以劾奏其親王阿濟格倚勢勒索房價,被革去固山額真,削除三等子世職。噶達渾、敦拜、覺善、馬喇希則以隨多爾袞出獵時,私行射獵,分別被革職和降世職。順治帝對這些冤案或過分懲處之案,皆予以平反昭雪,複職複爵《清世祖實錄》第53卷第27頁。,他並特別從中擢用嘉獎忠貞不貳智勇雙全或對追罪睿王立有大功之人。這主要是兩黃旗大臣圖賴、圖爾格、遏必隆、陳泰、巴哈、鼇拜、索尼、希福及正白旗蘇克薩哈等人。
圖賴係費英東之第七子,曆任護軍統領、固山額真及征南大將軍博洛之副帥,軍功累累,晉封至一等公,順治三年卒於軍中,五年因曾謀立肅王被追罪,革其子輝塞所襲之一等公爵,順治帝思念圖賴舊功及被冤處,命配享太廟,諡昭勳,立碑紀績,複其子輝塞一等公爵。圖爾格是開國元勳額亦都之第八子,娶和碩公主,曆任調遣大臣、固山額真、吏部承政、內大臣,因功封至三等公,順治二年卒,五年被追罪,削其子科布梭所襲之三等子,順治帝命科布梭襲三等公,又晉為二等公。希福複任大學士,並因帝念其曆事太祖、太宗,銜命馳驅,出使蒙古各部,盡心竭力,入關後未加封賞,故一年之中三次晉封其至三等子。巴哈係費英東之侄。其父衛齊,曆事太祖太宗,授遊擊世職,為太宗信賴,每統大軍出征,輒令衛齊留守盛京,任八門提督,卒後,追諡端勤。巴哈在太宗時即任至一等侍衛、議政大臣,順治初從肅王豪格征四川有功,屢晉世職至一等輕車都尉。順治六年睿王攻山西大同薑叛將,巴哈要求從征,睿王不許,巴哈氣憤拂衣而起,被睿王懲治,論死罰銀以贖。當時,睿王攝政,眾皆諂媚或附從,“巴哈兄弟獨不附”。肅親王豪格冤死獄中,其子富壽尚幼,睿王令兩黃旗大臣商議處置之法,鞏阿岱惡狠狠地說:“這種苗裔,不全誅滅,養之何用!”力主斬殺,巴哈及內大臣哈什屯堅決反對,富綬始免於難。鞏阿岱、錫翰及內大臣西納布庫曾欲謀陷巴哈,未遂,順治帝複授其為議政大臣,晉領侍衛內大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世職累晉至一等男。索尼、鼇拜、遏必隆及正白旗蘇克薩哈,更受順治帝寵信,分別擢任要職,封授爵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