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親蒙縻藏反擊羅刹(2)(3 / 3)

喀爾喀三部汗貝勒在前後五六年的多次議和爭執中,逐漸認識到不能威脅、欺騙清政府接受己方的無理要求,想打,又打不過,拖久了,又影響雙方經濟交流,馬駝羊難以賣出,茶布銀帛到不了手,所以,他們已決定按照大皇帝提出的條件,議定和好。不料風波又起,土謝圖汗袞布之旗弟不塔爾台吉率本部人投奔清朝,順治帝大喜,特封其為紮薩克親王,命駐牧張家口外塔嚕渾河。於是土謝圖汗袞布、車臣汗碩雷等便於順治十年六月十三日進表,詭稱巴林人畜盡被不塔爾攜去,應找不塔爾索取,並要求將不塔爾遣返喀部。《清世祖實錄》第76卷第5頁;《清史稿》第521卷。

順治帝甚怒,於六月二十六日降諭,敕諭土謝圖汗、車臣汗、丹津喇嘛,予以嚴厲斥責說:爾等抗違前旨,不遣為首貝子來朝,又不進本年常貢牲畜,不盡償巴林人口,“爾等負罪實多,反以歸順朝廷之貝子擅來奏取,昧理甚矣!今縱盡償巴林人口,遣貝子來朝,其已經投來貝子臣,朕亦不即遣還。惟將巴林人口盡數歸我,且遣貝子來朝,應自此以後,再有逃來之人,俟彼時酌量施行。否則,豈但已投來之貝子,不即遣還,凡貝子大臣來歸者,即盡收養,且寵以富貴矣”。《清世祖實錄》第76卷第11、12頁。

過了一月餘,順治十年七月二十八日,世祖福臨又命安郡王嶽樂為宣威大將軍,統領官兵,戍守歸化城,賜予敕諭說:“今聞喀爾喀部落相約,舉兵內向,亟宜預防,茲命爾為宣威大將軍,屯駐歸化城。”“倘喀爾喀兵至,因利乘便,攻其不備,倘敵兵勢眾,速行馳奏,以便益兵。”《清世祖實錄》第77卷第12頁。

同年九月十一日,理藩院奏稱:土謝圖汗屬下索諾額爾德尼遣使進歲貢駝馬,至張家口外,請旨定奪。諭命遣使往視,若巴林人口已經全還,為首貝子來朝,則令來使進口,否則驅逐其使。《清世祖實錄》第78卷第6頁。隨即查明,來使未送還巴林人口,為首貝子未來朝,即將喀爾喀左翼四旗使者逐回,拒其進貢。順治十一年三月二十日,帝又敕諭喀部丹津貝勒,詳述土謝圖汗、車臣汗違旨不還人口等過失,故絕來貢使,今後如不再遵前旨,亦不許貢使入口。《清世祖實錄》第82卷第18、19、20頁。

順治十二年,土謝圖汗袞布去世,其子察琿多爾濟繼汗位,執掌喀爾喀左翼。車臣汗碩雷卒,其子巴布繼位。紮薩克圖汗索巴第亦先已病故,其子諾爾布繼位,稱畢席勒爾圖汗。喀爾喀三部汗、貝勒見清帝態度堅決,又命帥統兵防備,知道難以智勝勇取,故決心議和修貢,上表謝罪。紮薩克圖部畢席勒爾圖汗、俄木布額爾德尼及子胡土克圖等於順治十二年正月,遵從帝諭,“以從前搶掠巴林部落,上表引罪,並求和好,進獻駝馬”。《清世祖實錄》第88卷第31頁。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丹津喇嘛、墨爾根那顏亦謹遵帝敕,遣子弟額爾德尼諾穆齊、伊世希布額爾德尼、額爾克戴青三位大台吉,車臣汗巴布遣子門章墨爾根楚虎爾,於十二年四月初七,“以侵掠巴林,遵旨服罪來朝,並進歲貢馬駝”。《清世祖實錄》第91卷第3頁。

順治帝福臨見喀部已遵依己諭,遣為首貝子來朝謝罪,便不再堅持歸還人畜,審時度勢,立即決定與喀爾喀部議和修貢,但對三部又有所區別,先與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定議和好。他於五月初五遣祁他特車爾見等使臣,齎敕往諭土謝圖汗、車臣汗、丹津喇嘛、墨爾根那顏,允其和好,嘉其遵旨說:昔因爾等抗違諭旨,故數次不納來使。“今爾等誠心引罪”,遣額爾德尼諾穆齊、門章墨爾根楚虎爾、伊世希布額爾德尼、額爾克戴青四台吉歲貢來朝,“朕不咎既往,將應還巴林缺少人畜悉從寬免。茲特遣大臣前來,爾等可以修好之故,麵堅盟誓,每歲照常額進貢,交通貿易,朕亦不靳賞齎,既盟之後,爾逃人至此,亦不收納,仍行送還。若不修好堅盟,即進貢,朕亦不納,逃人至此,仍命收納,且加恩養,爾其識之”。③《清世祖實錄》第91卷第14頁;第18、19、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