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就是要證明自己(2 / 2)

孫權接納了甘寧,黃祖頓失一臂,眾人皆大歡喜,以為攻破黃祖在望。但有一個人卻不幹了。

這個人就是和甘寧有殺父之仇的淩統!甘寧來投前念念叨叨的“舊恨”,實際上就是指這件事。

淩統聞訊後,紅著眼睛,提著刀,衝入孫權的中軍大帳,來找甘寧拚命。孫權大驚,急忙親自將淩統抱住,又讓甘寧趕快暫避一旁。

這又是一個孫權從未經曆過的亂局。甘寧和淩統之間的矛盾,屬於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是很棘手的矛盾。孫權當然不能責怪淩統不顧大體。但如果淩統念念不忘報仇,甘寧呆得不安心,肯定是要走的。而最壞的局麵則是兩敗俱傷。

以孫權此刻的智慧,根本就解決不了這個難題。他隻能像所有沒辦法的人一樣,溫言安撫淩統的情緒,又告誡甘寧盡量遠離淩統。

淩統見孫權以主公之尊,對自己軟語相勸,隻好暫時按下了複仇之心,但他心中對甘寧的恨意卻像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出來。

孫權好不容易安撫了淩統,正要與諸將商議如何打破僵局,攻克黃祖,後方卻又傳來了一個噩耗。

孫權的母親吳太夫人病危了!

孫權大驚,急忙撤軍而歸。孫權這一次的自我正名之舉,不得不再一次劃上休止符。

作為一個女人,吳太夫人這一生真是太坎坷了。她眼睜睜地看著丈夫、長子、三子橫死暴卒,英年早逝,如此沉重的打擊,對於她的身心傷害至深。而且,她還日夜擔心次子孫權無力承擔江東重任,這也極大地耗費了她的心力。在備受折磨與煎熬後,吳太夫人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但是她還不能放心而去。

彌留之際,吳太夫人讓孫權把周瑜張昭找來。吳太夫人對周瑜張昭說:“我當年生孫策的時候,曾經夢見月亮入懷。後來生孫權的時候,又夢見太陽入懷。我找人卜算,說是夢見日月入懷,是大貴之兆。不幸孫策早死,現在江東的基業都交給了孫權。希望你們兩位好好扶持他,以師傅之道,早晚教誨,不讓他犯錯,我死了也就瞑目了。”

這又是一次臨危托孤,周瑜張昭含淚答應。

吳太夫人說的話頗多奇怪之處。托孤也就托孤了,她為什麼要著重點明自己孕育孫策孫權時夢見日月入懷呢?這番話當年她隻對孫堅一個人說過。為什麼今天要舊事重提,公之於眾呢?

要知道,夢見日月入懷,是大貴之兆。所謂大貴,其實是暗指有帝王之象。在漢室朝廷的統治框架下,這話說出去是要殺頭的。吳太夫人隱忍了這麼多年,為什麼臨終的這一刻卻忍不住說出來了呢?

說來說去,還是源自對孫權的不放心。

吳太夫人擔心自己死後,孫權的能力不足以駕馭周瑜張昭等重臣。為了讓周瑜張昭能夠死心塌地地忠於孫權,吳太夫人不惜搬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秘密,以此來昭示孫權之貴,實屬天命。天命是最高的權威,又有誰敢違抗呢?

其實,吳太夫人內心裏也是自我矛盾的。如果夢月入懷是大貴之兆,那為什麼孫策還是不幸早死了呢?既然夢月入懷,不得善終,誰又能打包票說夢日入懷就一定大貴無匹呢?但是,作為一個母親,她必須這樣說,必須這樣做。因為,這是一個母親為她所摯愛的兒子所能盡到的最後一點心力。她是多麼虔誠地希望,天命之兆能夠幫助兒子樹立威信,穩固政權啊!

母親無私的愛,孫權自然是能夠領略到的。但母愛也給孫權帶來了無形的傷害。孫權此刻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認可,而不是勉勵,更不是擔心。隻是,沒有一個人懂得孫權的心聲。

吳太夫人交代完周瑜張昭,又轉過來吩咐孫權:“你一定要以師傅之道來對待子布和公謹,切不可怠慢。我的妹妹還在,以後你一定要像對待我一樣來侍奉她。還有,你要善待恩養你的小妹,給她找個好夫婿。兒子啊,好自為之!”

交代完了這一切,吳太夫人閉上了眼睛,用自己的生離死別告別了這個帶給她太多生離死別的世界。

孫權難掩悲痛,泣不成聲,但內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跡來,向九泉之下的母親證明自己。

……

心理感悟:不匹配的愛,其實是一種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