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何妨一當人下人(2 / 2)

另一方麵,顧雍也覺得孫權必須得有一個更高的尊號,以與曹魏對抗。但他不像魯肅,從一開始就勸孫權建號稱帝,自立門戶。在他受價值觀所限的想象空間中,不可能建議孫權也像曹丕一樣當皇帝。

所以,顧雍會拋出這麼一個頗為怪異的“九州伯”方案來。

孫權十分清楚自己在幹什麼。他對曹丕“卑辭求歡,虛與委蛇”,隻是現階段情勢所迫下的生存手段。就當前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劉備的悍然攻擊,當不當吳王都是無所謂的,更何況這個虛頭八腦的九州伯?

孫權雖然不能將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但也必須給自己找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以免群臣誤認為自己的“軟骨病”又犯了。

孫權冷靜地說:“當年漢高祖還是沛公的時候,也曾接受項羽之封,為漢中王。隻不過是因時就勢罷了。我又為什麼要拒絕呢?”

拿漢高祖劉邦的舊例來說事,對於顧雍這樣的心懷漢室的人,是很管用的。顧雍果然就不再阻攔了。

孫權於是率領百官,前往迎接使者邢貞。

這邢貞,以為江東果真心悅誠服,拿出了一副上國天使的姿態,趾高氣揚,傲慢無禮,看不起東吳之人。他看到孫權來了,坐在車上,依然睥睨不敬,毫不收斂。

主辱臣死,這是士人的基本準則。邢貞不把孫權放在眼裏,傷害的可不止孫權一人。張昭見了,怒氣勃發,向前大叫道:“你雖然是上國天使,怎麼敢如此妄自尊大?難道是欺我江南沒有智勇之士嗎?難道以為我江南沒有方寸之刀斧嗎?”

邢貞聽了,嚇了一大跳,急忙下車,與孫權相見。兩人並車入城,卻聽車後有一人放聲大哭,道:“吾等不能奮身舍命,助主公並魏吞吳,竟讓主公受人封爵。真是羞慚難當!”說著,這人竟然以頭撞地,咚咚有聲!

這個人是偏將軍徐盛。剛才張昭的一番話,啟動了他心中的波瀾,以致於生發了這激憤難抑的舉動。

張昭與徐盛的言行,雖然與禮不符,卻讓邢貞惕然心驚,立即收起了對江東人物的輕視之心。

孫權接受了封爵,吩咐收拾美玉明珠、犀角玳瑁、翡翠孔雀、鳴雞山雉等江東稀有之物,派人送給曹丕謝恩。張昭卻又犯“小氣病”了,站出來阻止。孫權堅定地說:“這些貢獻之物,不過是殘瓦碎石,有什麼好可惜的?”

孫權的堅定,頓時給了張昭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張昭終於明白了,孫權並不是因為軟弱而向曹丕屈服的,他的心中一定隱藏著一種蓄勢待發的強大力量。

劉備這方也在密切注意著曹孫兩家的動靜。

孫權曲意向曹丕輸誠表忠,對劉備的影響很大。劉備很生氣,也很緊張。如果曹丕真的出兵幫助東吳,那麼,劉備哪怕複仇之念再強烈,也不得不好好掂量一下。

劉備派出的細作回來彙報說,東吳求救於魏國,但是魏國並未發兵,隻是封孫權為吳王。劉備這下放心了,當即傳令,水陸兩路大軍一起進發。

孫權召集文武商議。孫權問道:“如今劉備來勢凶猛,我們應當如何抵敵?”

眾人一時沉默。孫權忍不住說道:“我東吳前有周瑜,後有魯肅、呂蒙相繼而起。現在這幾個人都過世了,誰來為我分憂呢?”

這句話頗有激將的意味。一個少年將軍奮然出列,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願意為主公分憂!”

出列的人姓孫名桓,乃是孫權宗族子弟。孫桓之父孫河,原本姓俞,深得孫策喜愛。孫策將他視為親弟弟一樣,故而賜姓孫氏。孫桓是孫河長子,弓馬嫻熟,勇猛過人。

孫權大喜,道:“誰願助孫桓一道立功?”

大將朱然應聲而出。

孫權於是派這二人,率領水陸兩軍共五萬人,前去迎擊劉備。

……

心理感悟:人們往往為了得到一時快感,而忘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延遲折扣在人們的認知中,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獎勵的價值就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