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奪天工:海洋工程與海港55(1 / 2)

第八章 開發海洋更要愛護海洋 中國第一艘垃圾處理船

繼美國第一艘海上危險廢物處理船“阿波羅1”號1984年2月下水後,中國第一艘垃圾處理船“環生一”號,也於1986年6月25日在秦皇島下水。該船的建成和交付使用,對保護海麵、防止海水汙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環生一”號船長46.5米,型寬12米,船上裝備有焚燒爐及汙水、汙油等處理設備,可同時對各種垃圾進行連續處理。

總之,人類為了保護海洋環境不受汙染,已經做出了許多努力,而且正在繼續探索保護海洋的新技術。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們所擁有的海洋一定會得到很好的保護,它將永遠為人類奉獻出豐富而優質的寶藏。

“護岸衛士”紅樹林

紅樹林生長在有淤泥的潮間帶海灘。它既喜炎熱氣候,也愛海潮的浸泡,更歡迎輕浪的洗滌,也能抗禦暴風巨浪的衝擊。

它們分布在熱帶和南亞熱帶的淤泥海岸,可分為西方和東方兩大群係:大西洋群係以及西太平洋與印度洋群係。全世界有紅樹林植物種類24科83種。我國的紅樹林屬於東方群係,共有16科31種,如紅樹科的木欖、秋茄和紅茄冬等樹種,分布在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五省、區,總麵積約為17000公頃,為世界紅樹林總麵積的千分之一。

紅樹林奇觀。當退潮時,灘塗裸露,紅樹林的植株顯出其全貌。它有三種樹根:呈弧形枝狀,向外撐著的支柱根;盤於樹幹基部的板狀根;呈網狀沿海灘麵伸展並分散豎立的呼吸根,可高出灘麵20~30厘米。支柱根和板狀根可保障紅樹林的植株屹立海灘抗禦風浪。呼吸根可使植株在退潮時呼吸空氣。漲潮時,紅樹林的下半部被淹沒,隻露出樹冠,就像給近岸海水鋪上綠毯,構成海中的奇麗景色。

紅樹林能“胎生”繁殖。翠綠或深綠色的樹冠,迎著海風,發出沙沙的響聲。當你仔細觀察時,會發現在樹葉叢中吊著肉紅色或暗褐色兩頭尖尖的小“紡錘”,長約20厘米。這就是它的種子。種子成熟後,可在樹上萌發,甚至成為幼苗。當大風或自重加大而下墜時,就會插進泥灘裏,幼苗很快就會長成為新植株。假若幼苗落下來適逢漲潮,它會隨波逐流,漂到適宜的海灘生長,就這樣不斷地擴展、蔓延。

紅樹林像海濱綠色長城,抗禦暴風海浪對海岸的衝擊。此外,紅樹林的龐大根係和它的枯枝落葉,為魚、蝦、蟹等海洋生物和多種鳥類提供了良好棲息地。長有紅樹林的海灘,其水產品數量比無林海灘多7倍。紅樹林中有許多樹種的種子和果實可作木本糧食,能釀酒,因它富含澱粉。紅樹植物的樹皮含單寧15%~30%,可提取栲膠,可作染料。紅樹林為海岸增添秀色,也成為可貴的旅遊資源。

紅樹林造福人類,人類應該珍惜它、保護它。由於灘塗開發和海岸工程建設,破壞了不少紅樹林。

因此,我國加強了對紅樹林的保護工作,至今已建立了十多個紅樹林保護區,如廣西山口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深圳灣紅樹林區還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重要保護區,因為它是國際候鳥遷徙的停歇區。紅樹林是可以人工繁殖的,在三亞市北部的潮汐河灘上,人工種植的紅樹,已長出成片的幼林了。

海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