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這麼命苦呀,攤上個這樣的老媽。”我跑到亮子家跟他抱怨。
“怎麼了?阿姨虐待你了?讓我看看是缺胳膊還是少腿了?”亮子裝模作樣的圍著我轉了兩圈,還趁機在我身上捏捏。
“得了吧你,逮著機會就拿我開涮。”我拍開他的魔爪,鎖著眉說,“我媽又讓我周末去參加什麼亂七八糟的補習班,我現在一聽‘補習班’三個字就恨不得趕緊逃。”
“唉,我也是,咱倆還真是同病相憐呀。是不是她們兩位老人家都商量好了?”亮子一提這事也蔫兒了。
“還天天口口聲聲說愛我們,卻絲毫不考慮我們的感受?有時候真恨不得離家出走,逃離他們的掌控。”我憤憤不平地說。
“就是,要不謀劃謀劃,製定一個‘出逃計劃’,遠離這個惱人的地方?”亮子積極附和。
“你們兩個臭小子在胡說八道什麼呢?”亮子的爸爸不知何時從書房走出來。叔叔平時就很嚴厲,我們都有些怕他。所以我和亮子迅速閉上嘴,乖乖地坐在沙發上等待著暴風驟雨。
“你們真是長大了呀?居然麵臨著這麼點問題就想著‘出逃’,這還是個男子漢的作風嗎?”叔叔一臉不屑地看著我們,仿佛我們就是兩個幼稚透頂的家夥。還沒等我們的不滿表現出來,他接著又說:“其實我也不讚同媽媽把你們送到補習班去,但是她們這也是為你們的將來考慮,隻不過沒有站在你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天底下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她們隻是希望把一切好的東西都給你們,不過有時選擇的方式不對罷了。”
叔叔看著我們倆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笑著說:“你們也不要對媽媽抱那麼大的成見,要試著站在媽媽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試想如果將來你們的孩子成績不甚理想,還好玩,你們會采取什麼辦法呢?當然你們也可以把自己的苦惱給媽媽說說,告訴她們你的想法,這樣她們才可能站在你腳下的地方更好地去愛你,而不會引起你們的反感了。”
聽了叔叔的話,我和亮子對視一眼,知道接著該怎麼辦了。我們會學著體諒媽媽,試著和媽媽換位思考,以找到更有利於我們成長的方式。
爸爸告訴你:
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別人
人的本性習慣總是從自身的角度、立場去看問題。媽媽覺得她選擇的方式是對你好的,但是卻沒從你們的立場上考慮,不知道你們的心思。而你們更沒有領會到媽媽的關愛,而產生了反感的情緒。平時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犯的錯誤往往來自隻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就得學會換位思考,並在此基礎上調整行為的方式。
換位思考就是完全轉換到對方的角度思考,從而更理解人、寬容人,就是要求在觀察處理問題,做思想工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擺放在對方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再認識、再把握,以便得到更準確的判斷,說出的話也才能真正說到別人的心窩裏。仔細想來,生活中諸多不快、諸多矛盾的引發,未必都有多麼複雜、多麼嚴重的理由,如果能夠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或許就根本不會發生。而換位思考就是達到互相理解的一種有效途徑。
關於換位思考,還有個著名的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的男同學,當即阻止了他,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可一見麵,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並說:“這是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隨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王友更驚疑了,他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做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說道:“陶……陶校長,你……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可惜我隻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果用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處於逆反時期的青少年,麵對無視尊嚴的訓斥,隻會產生反抗心理,把老師當成敵人。陶行知先生巧妙地使用換位思考的方法,在教誨中用四顆糖果收服了一顆迷失的心,既充滿創意,也達到了目的。聽完這個故事,相信你們對換位思考有了更充分的認識了吧。試著把它運用到以後的生活中,就會更容易體諒別人,減少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