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語言嗎?這個問題要從語言的產生說起。
語言是伴隨著人類的活動和文明的進步而產生和發展的。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同而又各具特色的社會文化環境和生活環境,因此就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語言。語言與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載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語言又是一麵鏡子,它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揭示一個民族的內涵。可以說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而文化同時有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習慣。所以,了解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才能學好這一地方的語言。
有一位年輕人中了福利彩票的頭獎,朋友們都來向他表示祝賀。他自然也非常高興,但是有一位朋友用英語說了一句話,卻惹得他很生氣,差點吵起來。那麼,他的朋友說了一句什麼話呢?原來他說了一句“You are a lucky dog!”以示祝賀。這個“a lucky dog”從字麵來看意思是“幸運狗”,年輕人聽了自然要不高興了。
其實,“dog”在中西方國家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在英語國家它不單是寵物,更被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甚至是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員。“dog”在西方國家是一個褒義詞,a lucky dog不能從字麵上去理解,其真正的意思是“幸運兒”,對別人表示祝賀是最恰當的了。此外,英語中還有“a top dog”(重要人物),“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時)等說法。
可見,小學生想要學好英語,培養相關的“文化意識”是勢在必行的。小學是個打基礎的重要階段,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把“文化意識”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樣我們才能在有文化背景的環境下學到地道的英語。
在日常學習中,我們可以將教材中有關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知識和社會風俗習慣的典型實例挖掘出來,認真領會英漢文化的差異,以提高自身的語言交際能力。
如課文中經常出現的打招呼用語,中西方的差別相當大。中國人通常用“去哪兒?”、“忙嗎?”、“吃了嗎?”等等表示友好的問候,並不關心答語的實質內容。而在英美人看來,這些問題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產生歧義甚至於文化衝突。英美人見麵問好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等。
再如,中國人有時候會直接問別人的年齡、收入等,但英美人一般不直接問別人“How old are you?”如果有人不了解這種文化,直接問了,聽話人往往也不會直接回答,而會說:“Ah,its a secret。”
在英美國家,人們是非常忌諱別人問及他們的年齡、工資以及個人活動等私事。在這裏,“Its a secret。”便是一種回避的方法。所以,當與外國人交談時,除非他們毫不介意,否則最好不要問婚史、年紀、收入等令他們尷尬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應是如“Nice day!”“Lovely day?”等談論天氣的,讓彼此感到輕鬆的話題。
總之,“文化意識”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於對英語的理解與認識,有益於培養世界意識。”可見,小學生學習英語不僅要讓要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還要熟悉和理解英語語言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才能逐步形成運用英語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表達情感的綜合語言交際能力。
小秘密
以前人們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可否認,如今學好英語同樣可以達到“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程度。英語的重要性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們還是應該排除功利性,讓自己在英語學習中感受出英語語言之美,並能從中了解到異國文化,這樣,你就更容易從心底愛學英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