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探索植物世界1(2 / 3)

著名生物學家薩文發現,人的良好情緒能感染植物,尤其是人類兩性之間的愛情更能使植物產生反應。當熱戀中的情人在某些植物旁邊傾訴愛慕之情時,這些植物根部的原生質流動會迅速加快。另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是一個叫卡迪的英軍中尉做的試驗:他和家人在蘇格蘭北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用意念和良好的祝願使這塊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並長出了各種各樣的蔬菜瓜果。卡迪的驚人成功並不具有普遍性,但它也足以表明:人們積極的思維將對植物產生有益的感應作用。

個別植物洞悉人們內心世界的能力十分驚人。美國著名科學家巴克斯特用測謊器做過這樣的試驗:先將龍血樹的一片葉子浸入一杯滾燙的咖啡中,反應並不強烈;他打算用火燒這片葉子,當產生這個念頭時,測謊器記錄紙上就立刻出現強烈的信號反應。

植物的心理活動

我們用“植物人”來稱那些喪失意識、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然而,一些植物卻有心理活動的跡象。

1966年2月,美國科學家巴克斯特把測謊器的電極綁到一株天南星的葉片上,然後給花澆水。當水從根部徐徐上升時,測謊器記錄紙上顯示出的曲線圖形,居然與人在激動時測到的曲線圖形很相似。

後來,巴克斯特又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他把幾隻活海蝦丟人沸騰的開水中,“目睹”這一情景的天南星馬上陷入了極度的恐懼中。試驗進行了多次,測謊器每次都記錄了同樣的反應。

巴克斯特的發現在植物學界招致了許多非議,有個堅定的反對者麥克博士,為了尋找反麵的證據,也做了許多實驗。有趣的是,這些實驗使麥克博士由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麥克進而大膽地提出:植物具有心理活動,它能表達自己的感情。

根據麥克的理論假說,不久前,英國和日本的科研機構合作製造出“植物活性翻譯機”。這種儀器通過簡單的連接,能夠直接聽到植物的聲音。對錄音記錄的分析發現,植物在不同環境下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例如,在光線驟然變強時,有些植物會發出類似驚訝的聲音;遇到刮風、下雨或缺水時,有些植物會發出低沉的聲音;一些叫聲原本很難聽的植物,在受到溫暖的陽光照射時,聲音會變得較為動聽。

植物不但會表露感情,還能忍受痛苦,抗爭不幸。經過訓練的植物,會主動地發出信號給監控係統,要求及時給它們補充水和養分。有些植物還具有同情心,寧可自己忍饑挨餓,也要將食物讓給自己的夥伴。正是由於植物這種非凡的人性化表現,目前,一門新興學科——植物心理學,已經建立起來了。

植物的“高級智能”

一些植物有知覺、有心靈感應能力、存在心理活動,這已經夠神奇的了。令人震驚的是,有些植物還具有記憶、思考、判斷等高級智能,對此許多動物都有所不及。

植物遇險,也會“昏厥”。有人走進巴克斯特實驗室時,測謊器信號停止;直到他走後,植物才“蘇醒”過來。原來,此人前不久曾烘烤過這株植物。為了驗證植物是否具有記憶力,巴克斯特找來6名服飾相同的工作人員,其中一名當著一株植物的麵將另一株植物毀壞。數小時後,當他經過那株幸存的植物跟前時,植物通過測謊儀發出了強烈的“抗議”。

這兩個例子生動地表明:植物具有感知、記憶、思考、判斷並作出相應反應的能力。然而,更令人驚異的卻是兩種吃人樹具有的驚人智能。

墨西哥內科克斯塔的莫昆斯克森林裏,有兩棵看似普通的吃人樟樹。人們用鐵絲網把它們圍住,旁邊還豎立了警示牌,上麵詳細地敘述了過去曾在這裏發生過的不幸事件,告訴遊人不得擅自人內。

這兩棵樟樹相距10米,軀幹龐大,直徑足有6米。它們至少有4000年曆史了,由於年代久遠,其中一棵樹的底部已經腐爛,形成了一個寬3米、高5米的樹洞。

1971年9月,美國人呂蒙梯爾、蓋拉兩個好朋友帶著他們的家人來莫昆斯克度假。兩家人到了森林後,大人們便忙著安排宿營和晚餐,呂蒙梯爾的兒子歐文斯和蓋拉的兒子亞博一起玩去了。沒多久,呂蒙梯爾就聽見兩個小家夥的叫喊,他擔心孩子們遇上了猛獸,就向發出聲音的地方奔去。他在離一棵樟樹有10多米遠時,突然覺得自己的身體變輕了,接著他居然飛了起來,向樹上撞去……當他醒來時,發現自己緊緊地貼在樹上,不能脫身。不知何時,歐文斯和亞博兩人來到他身邊,對他說:“快脫掉衣服,不然是無法離開這棵大樹的。”呂蒙梯爾試著動了動,發現自己穿有衣褲的部位不能動,但頭和手掌可以動;再轉過頭去一看,兒子和亞博的衣褲正貼在樹上。歐文斯趕緊上前用刀劃爛父親的衣褲,呂蒙梯爾這才從樹上滑下來,用一點樹葉遮住身子回去了。

蓋拉太太見了這種奇事,硬拉著丈夫,要兒子亞博帶路去看個究竟。他們走到那裏時,蓋拉太太首先向一株大樟樹飛去,蓋拉想拉住妻子,卻被吸向另一棵樹——即呂蒙梯爾遭遇的那一棵。亞博早有準備,他是光著身子來的。見母親飛進樹洞,他跑去一看,裏麵黑乎乎的,很害怕,便先到另一棵樹上救下了父親。蓋拉光著身子走進樹洞,在洞的深處,他發現妻子已經蜷縮成一團死了。等他約上呂蒙梯爾進洞,準備將妻子的遺體運出時,哪裏還有人影!屍體已經被樟樹吞噬了。

1997年7月20日,一支美國科考隊在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中,發現了一種被當地人稱作“判官樹”的吃人樹。這種樹長有兩個樹幹,彼此相距僅幾米遠,共生在同一根莖上;從兩個樹幹上垂下許多彎彎曲曲裸露無葉的長枝條,互相交織成網狀,看上去像張牙舞爪的魔掌,令人毛骨悚然。

據說這種樹之所以叫“判官樹”,是因為它隻吸那些作惡多端的歹徒的血,而不危害好人。富有好奇心的女科考隊員拜特想親身體驗一下。她剛碰到光禿禿的枝條,那些“觸須”便從四麵八方一擁而上,用一種可怕的力量將她越勒越緊。拜特的同伴嚇壞了,他們奮力用斧頭砍樹枝,但無濟於事。就在拜特奄奄一息的危急時刻,吃人樹卻做出了“無罪釋放”的“判決”,致命的“觸須”一下子自動鬆開了。這種吃人樹真的有正義感嗎?它是如何獲取信息,又是如何作出判斷的呢?

類似的食人植物,據說在印尼的爪哇島上也有。這些罕見的食人植物,是它們本身有這種能力呢?還是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操縱它們呢?如果結論是前者,我們就應對植物刮目相看:不僅“草木無知”的說法太迂,連“世界上曾出現過木質人類”的傳說,也須正視之,不可一概否定。

植物也“出汗”

夏天的早晨,我們在戶外,可以看到很多植物葉子的尖端或邊緣,滴下一滴滴的水珠,好像在流汗似的。有人說這是露吧!

這些水珠真是露水嗎?讓我們來細心的觀察一番,研究研究。你看,那亮晶晶的水珠慢慢地從植物葉片尖端冒出來,逐漸增大,最後掉落下來;接著又有水珠冒出來,慢慢增大,掉落下來;就這樣一滴一滴連續不斷。水是滿布葉麵的,而這些水珠是從植物體內跑出來的,顯然,它們不是露水。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在植物葉片的尖端或邊緣有一種小孔,叫做水孔可以排水。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導管,可以不斷地由水孔排出體外。外界的溫度高,天氣幹燥的時候,從水孔排出的水分就很快蒸發散失了,所以我們看不到葉尖上有水珠積聚起來。如果外界的溫度很高,濕度又大,高溫使根的吸收作用旺盛,濕度過大抑製了水分的散失,這樣,聚集了大量水分,過多的水分隻好直接從水孔中流出來。在植物生理學上,這種現象叫做“吐水現象”。吐水現象在盛夏的清晨最容易看到,因為白天的高溫使植物對水的需求增大,根部大量吸水,而夜間氣溫降低,濕度又大,蒸騰作用減弱,人們在早晨就很容易看到植物吐水。

植物的吐水現象,在稻、麥、玉米等禾穀類植物中經常發生。芋艿、金蓮花等植物也有很明顯的吐水現象。芋艿在吐水最旺盛的時候,每分鍾可滴下190多滴水珠,一個夜晚可以流出10~100毫升的清水哩!

草本植物會吐水,你見過樹木吐水嗎?在熱帶森林中,有一種樹,也會吐水,而且水量比草本植物多得多,好像在哭泣似的,當地居民幹脆把它叫做“哭泣樹”。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也是會“哭泣”的。在溫度高、濕度大、水蒸氣接近飽和及無風的情況下,雨蕉體內的水分就從水孔溢出來,一滴滴地從葉片上降落下來,雨蕉吐水,預示著天要下雨,因此當地有這樣的諺語,“要知天下雨、雨蕉吐,預示哭不哭?”因此,當地人都喜歡在自己的住家附近種上一棵雨蕉,作為晴雨表,這樣他們就很容易知道天氣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