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探索植物世界2(2 / 3)

冬蟲夏草,正像它的古怪名字一樣,形狀很奇特:說它是動物,它的根又深紮在泥土裏,頭上還長著一根草;說它像植物,它的根部又是一條蟲子,長有頭和嘴,還有8對整齊的足。

冬蟲夏草這種怪模怪樣的東西是如何形成的呢?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呢?為什麼會生成這般怪模樣呢?

有一種叫作“蝙蝠蛾”的昆蟲,在冬天來臨之際,它便將蟲卵產在土壤裏,然後靜靜地死去。蟲卵在土壤裏經過一?個月的孵化,一條白白胖胖的幼蟲便形成了。有一種真菌即蟲草已在此靜候多時,一遇到這白胖鮮美的幼蟲,便一股腦兒往幼蟲體內鑽,然後在裏邊吮吸著蟲體內的營養,過著無憂無慮的寄生生活。

冬天幼蟲躺在泥土中,由於體內的寄生菌大量繁殖,這蟲子等不到爬出地麵便死去了。等到氣候溫暖了,這種真菌便破土而出,在幼蟲殼體的頭部長出一根長約10厘米,頂端呈橢球體的棒。因此,它才長出既像蟲又像草的古怪模樣。

人們根據這副怪樣子給它起了個“冬蟲夏草”的怪名字。但真菌是如何鑽入幼蟲體內的,又是怎麼在幼蟲體內寄生那麼長時間後,最終從蟲嘴長出一棵草的呢?至今還是一個謎。

會跳舞的風流草

在我國雲貴高原、四川、福建、台灣等地的丘陵山地中,生長著一種能翩翩起舞的植物,人們叫它“風流草”。

風流草為蝶形花科植物,它名曰“草”,實際上是一種落葉小灌木。它一般高15厘米,莖圓柱狀,複葉互生。它的葉子由三枚小葉組成,中間一葉較大,呈橢圓形或披針形狀,兩邊側葉較小,呈矩形或呈線形。

風流草那幼嫩的葉片對聲波非常敏感。每當旭日東升,朝霞遍地的時候,原本下垂的長葉會平展開來,兩片小葉子上下跳動著,好像舞蹈一般。到了下午,長葉子又下垂,但兩片小葉仍然不停地跳動。平時它與其他草類植物無異。

奇怪的是,每當有青年男女在它旁邊互唱情歌時,草葉似有靈性就會互相擺動,翩翩起舞。甚至在歌聲激昂時,每對葉片竟會相抱扭成一團,十分親密。歌聲停止,它的枝葉也慢慢舒展恢複常態。

風流草對陽光非常敏感,一經太陽照射便翩翩起舞,直到傍晚時分才停息下來。陽光強烈時,它旋轉的速度也加快,一分鍾裏能重複好幾次。

風流草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菲律賓、印度、越南等地。風流草有一分支,叫“圓葉舞草”,它的特征是頂部生卵形或圓形小葉,它跳起舞來舞姿更輕盈。

風流草何以起舞,植物學家普遍認為與陽光有關,有光則舞,無光則息,就像向日葵衝著太陽轉動頭莖一樣。具體深入研究,還有各種分歧。

有的認為是植物體內微弱電流的強度與方向的變化引起的;有的認為,是植物細胞的生長速度變化所致;也有人認為是生物的一種適應性,它跳舞時,可躲避一些愚蠢的昆蟲的侵害,再就是生長在熱帶,兩枚小葉一轉,可躲避酷熱,以減少體內水分蒸騰。

風流草究竟為何晝轉夜停,仍存在著很多疑問,要解開這個謎,還需植物學家們繼續深入探索。

含羞草是人們的“晴雨計”

含羞草是一種豆科草本植物。它的葉子在白天是張開的,等到晚上就會自動合上。有趣的是,人在白天輕輕碰它一下,它的葉子也會合攏起來。你碰得輕,它動得慢,隻有一部分葉子合起來;你碰得重,它動得快,在不到10秒鍾的時間裏,所有葉子都會合攏起來,而且葉柄也跟著下垂,就像一個羞羞答答的少女。由於它的這種特性,所以人們管它叫“含羞草”。

含羞草為什麼會動呢?

大多數植物學家認為,這是由含羞草葉子的“膨壓作用”引起的。在含羞草葉柄的基部,有一個名叫葉枕的薄壁細胞組織,木鼓鼓的,裏麵充滿了水分。當葉子一振動,葉枕下部細胞裏的水分,就立即向上或兩側流去。這樣一來,葉枕下部就像地了氣的皮球一樣蔫了下去,上部就像打足了氣的皮球一樣鼓了起來,葉柄也就下垂、合攏了。在含羞草的葉於受到刺激的同時,會產生一種生物電,把刺激信息很快傳遞給其他葉子,其他葉子也就跟著合攏起來。過了一會兒,當刺激消失了,水份回到葉枕下部,葉子就會重新張開,恢複原狀。

但也有的科學家認為,含羞草所以會運動,跟光敏素的作用有關。

含羞草的老家在巴西,那裏經常有暴風雨,對於柔弱的含羞草來說,這是一種惡劣的環境,為了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它在風雨中煉就了本領,風雨到來之前,就把葉子收攏起來,葉柄低垂,這樣一來,暴風雨也拿它無可奈何了。

有趣的是,含羞草還是相當靈敏的“晴雨計”。人們利用它的這種怪脾氣和本能,預測天氣是晴是雨。

“含羞草害‘羞’,天將陰雨”這句諺語告訴我們,如果含羞草的葉片自然下垂、合攏、或半開半閉,有氣無力,這種時候,多半將有陰雨天氣。

如果含羞草不自己“害羞”,而是有人碰它的葉子才合攏葉片,並且速度很快的話,那麼這是晴天的征兆。

如果天氣轉陰將要下雨,含羞草的葉片就會下垂合攏,因為含羞草本身對濕度反應很靈敏,加上小昆蟲因為空氣濕度大,飛得很低,容易碰到含羞草的葉子,含羞草也會作出反應。而且,如果有人用手指去碰它的葉片,葉片也會回攏,但恢複原狀就相當慢了。

含羞草是一種奇妙的植物,它的身上還有不少奧秘沒有被揭開。

環境變異使竹子開花

竹子開花現象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

常見的竹子一般不開花,如果開花,說明這個地區將會有大的變化。竹子多以無性繁殖為主,變異性也小,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不強,如果環境中會有大的變化,無性繁殖的變異性不足以使下一代竹子生存的話,竹子會選擇開花來繁殖,從而在種子裏保存變異信息,使下一代適應未來的環境。大多數竹種具有3至120年或更長的開花周期,並且在開花後表現為竹林成片死亡的現象。

竹子屬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在開花前可以生長幾十年,上百年,開花時竹葉的顏色有點枯黃,在竹枝間長出一些藤一樣的東西,上麵長有一些小粒子。

竹子開花與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係。如天氣幹旱、植物體衰老等情況。在不利的生長條件下,竹子得不到應有的養料,就會使竹子開花結果,以產生活力強的後代來適應新的環境。

竹子在開花結果之後就會枯死。其實開花結果後就枯死的植物多得很,如麥子、玉米、高粱、花生等等。隻不過是許多植物屬一年生的植物,一年一度開花結果已司空見慣了,而竹子是多年生一次開花結果,比較少見,於是便覺得奇怪了。

由於竹子種類多、生長周期短、用途廣、價值大,研究竹子的開花機製對竹子的遺傳、發育和進化均有重要意義。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竹子開花的分子機製研究”項目的主要研究目標是從已知的調控植物開花的基因入手,從竹子中分離這些基因的類似基因,通過轉基因途徑了解這些基因的功能,進而通過對這些基因的表達調控研究來揭示竹子的開花成因。通過研究,該項目目前已取得相關進展。

會唱歌的金桔樹

2005年4月,年過七旬的蒙古族退休幹部百歲遇到了一件怪事:他家中澆養的一盆金桔樹,每天半夜會發出一種像唱歌一樣的聲音。

老人平時喜歡養花養草,退休後更是每天專注於當一個“花農”。老人家中養了不少橡皮樹、龍骨、君子蘭等花卉。在老人的精心嗬護下,這些花卉長勢都特別好。

這年3月底,當地出現了從外地運來販賣的一些花卉。在其中一輛來自寧夏大武口的運花車上,老人的老伴一眼相中一盆小金桔樹。當時這盆小金桔樹上結的金桔並不多,除個別顯黃色外,大多還是青綠色的。不過老伴認為很喜慶,老倆口就當場花50元抱回家。